讀讀澳門的歷史,就感覺這是一個出奇安靜的歷史。幾百年來,無論當整個中國,整個世界打得如何不可開交、血流成河,這裏卻一直是避風港。從沒有我們想象中波瀾壯闊的反對殖民主義的人民起義,也沒有帝國主義對殖民地的爭奪戰爭,即使在日本侵占了中國所有沿海領域時,這裏也逃過日本人的鐵蹄的蹂躪...,小小的澳門,一直在各種龐大的力量間小心翼翼地尋求平衡,覓得這一塊安靜.... 環”是氹仔的舊稱,“葡韻”是指這裏葡萄牙的建築風格,又指氹仔海邊馬路一帶的景致;整個景點包括海邊馬路的五幢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前嘉模圖書館和兩個小公園。尤其海邊馬路葡式建築群,這五幢翠綠的小型別墅,是氹仔重要的文物建築與文化遺存,同時也是澳門極富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龍環葡韻的四座葡式別墅在1921年興建時,濕地尚未形成,別墅所面向的一片大海,直到1968年路氹連貫公路建成。由於澳門位於珠江三角洲,河水夾雜著泥沙和黏土堆積在龍環葡韻前,加上又是處於鹹淡水交界,因而形成一片紅樹林。紅樹林對生態環境有重要的關系,它們為水中生物提供憩息和覓食的場所,候鳥也會以紅樹林作遷徙的歇息地,同時它們能鞏固堤岸和凈化海水。龍環葡韻濕地上的鷺鳥群,小小的地方聚集了大量的鷺鳥,反映了濕地生態的重要性。 龍環葡韻前,紅樹林立,鷺鳥飛舞,可說是當時意想不到的生態奇跡。鷺鳥是東南亞常見的水鳥(Wader),主要棲息在水域和沼澤。鷺鳥的種類共有60多種,而中國約有20種,但讓人驚奇的卻是在澳門出現的有12種。因為龍環葡韻紅樹林的形成,白鷺、夜鷺、池鷺等水鳥慢慢到這裏聚居,特別是數量稀少的黑臉琵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