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一艘漁船航行在風平浪靜的大海,突遇狂風暴雨,漁民處於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暴果真停下,大海恢復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天後,名為媽祖閣,就是現在的媽祖廟。 明朝嘉靖年間,葡萄牙人從當時明朝廣東地方政府]取得澳門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當時葡萄牙人從媽祖閣(媽閣廟)附近登陸,不知身處何地,詢問當地人,因為語言不通,當地人以為問登岸的地方叫什麽名,因在媽閣廟旁,便回答是媽閣,葡萄牙人將“媽閣”翻譯過來就是“Macao”,於是澳門便被葡萄牙人命名為“媽閣”,一直延續到四百年後的今天。“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意思當然就是“你可知澳門不是我真姓?”難怪當時澳門回歸時的這首歌那麽感人。
為了更好地感受澳門百姓的生活,我與大哥從媽祖廟經過避靜的小巷道步行到大炮台和大三巴牌坊,延途步行了兩個多小時。比北京小胡同還狹窄的小巷古色古香別有情致,走到行政公署廣場已近夜幕黃昏,爬上古炮台已是萬家燈火,登高遠眺,晚風席席的真有驢行家的感覺。
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門,也把天主教帶到了澳門。1562年,葡萄牙人歷經數年,在澳門建起了這座哥特式教堂,取名“聖保祿”教堂。葡語“聖保祿”發音接近當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稱“大三巴教堂”。後來,教堂兩次毀於火災。經過維修後又於十九世紀遭遇一場大火,只剩下耗資3萬兩白銀的前壁,類似於大陸的牌坊,人們就把僅存的這塊孤零零的前壁叫“大三巴牌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