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起源於中國,秦漢時期叫角抵,又稱素舞,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唐朝時期,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一定影響。後來成為日本的國技,日本的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運動。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 相撲手 現在人們一提起相撲,多數國人的眼前立刻會閃現出兩個衣著甚少、身軀肥胖的巨人扭打在一起的景象。的確,在以瘦為美的今天,相撲那碩大而肥胖的形象或許會給觀賞者留下不雅的觀感,也不會認同那就是力量的象征。但是在日本,相撲運動依然以其獨特的魅力占據著日本國粹的地位,一名成功的相撲大力士,在日本會享受到英雄一樣的榮譽。不久前,日本相撲界的一代傳奇人物,橫綱雙雄若乃花和貴乃花的父親,前著名大關貴之花的葬禮吸引了眾多日本民眾的目光,引得日本各大媒體,紛紛競相報道。奇高的收視率再次證明了相撲在日本民眾心目中占據的獨特位置。那麽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魅力,使得這項巨人的遊戲得以在今天的日本大放異彩呢。 日本相撲的歷史可以追朔到公元695年,日本開始設有相撲比賽。公元728年,相撲運動進入日本貴族的生活圈子,每年宮廷會定期舉行“相撲節會”。這樣經過了四百多年,皇室的衰微最終使相撲從宮廷走入民間,並與民間祭神、驅魔、慶祝豐收和占蔔吉兇拉上關系。從17世紀開始,正式興起職業相撲,1909年東京建起一座專供相撲比賽用的國技館,1941年相撲更被列為學校體育正式科目。職業相撲被視為一種高尚的職業,是與日本傳統的君主觀念有很大關系的。古代相撲只能在禦前為天皇表演,“相撲節會”是宮中的重要儀式,相撲手將有幸上場視為畢生榮譽,人們亦把相撲手奉若英雄。積習下來,到了武士當權的幕府時代以至今日,在人們心中,仍然十分尊重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