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國際機場(関西國際空港,Kansai International Airport),簡稱關空,位於日本大阪灣東南部的泉州海域離岸 關西國際機場是阪神地區的主機場,距離大阪市的市中心只需1小時的車程。機場於1994年啟用,其IATA代碼為KIX,ICAO代碼則為RJBB。機場的建設與運作是由 關西國際機場是日本建造海上機場的偉大壯舉,是日本人圍海造地工程的傑作。 辦理登機處 關西國際機場建在大阪東南、離海岸大約 關西機場1994年夏季已投入使用,整個機場酷似一個綠色的峽谷,一側為陸地,一側為海洋。 關西國際機場的建設由意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和日本建築師岡部憲明(Noriaki Okabe)負責主要設計,另外還有其多位著名的建築師、工程師參與設計。由於大阪周邊用地吃緊,政府決定通過填海造地修建機場,通過5年的填海工程,用了1. 但由於大阪灣海底的地質條件不佳,是很厚的淤泥,機場從建設之日起就一直在不停的沈降之中,目前該人工島已經下陷了十多米。從機場營業之初,機場有限公司就不得不花費2700億日元用於維修和在地下室內建造一堵水泥墻以防海水滲入,但是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止日方繼續建設的信心。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管理公司開始擴張機場,透過填海把機場島面積擴大到 曲線般的屋頂內部 機場內 由於是位於孤立在海中的人工島上,關西國際機場與日本本土的地面運輸只能靠長度超過 出境大廳屋頂是由一連串格狀鋼桁所組成,其線條呈現強烈的方向性,引導旅客在建築內向前及向下移動,先至海關,再前往下層候機室。不過,設計時也特別註意到,避免因視覺上的明確性,犧牲了結構的邏輯性﹕從屋頂到下部整體結構一致,使需要控制的空氣量減到最低。 外伸的桁架支柱頗為醒目,讓人聯想到日本建築設計的一項重要考量﹕抗震。地震區內的建築設計,一般都會依地震風險程度,將部份重量轉移到橫向負量。日本屬於地震高風險區,所以依照建築法規定,關西機場結構物的橫向載重能力,必須超過其本身的重量。如同工程師所津津樂道的,機場建築就算蓋在墻上也能維持平穩,然而當時他們並未預知到這句話很快就面臨考驗。 一九九四年一月,工程尚未完成驗收前,神戶地區發生芮氏規模七·二級的大地震,震央距離機場僅有 大量運用空調與人工照明設備的室內空間,其屋頂天花板常會顯得紛離雜淩亂,但是關西機場大廳卻沒有這樣的問題。解決之道就是在桁架間加裝纖維支架,以捕捉並引導由雕花氣孔排出的氣流,同時借以反射下方的照明燈光。此項傑出技術設計固然是以提升效能為宗旨,但關西機場的卓越之處,便是在於此能將傑出技術融入整體設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