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指南:京津塘高速--楊村出口--天津外環--京滬高速-泰安-京福高速--徐州 乘5、49、58、60、605、606、608路車楚王陵站下 |
處於漢文化景區核心區的獅子山楚王陵,其主人很可能是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該陵墓形制奇特,工程浩大,是一座罕見的特大型西漢諸侯王崖洞墓葬。陵中出土金、銀、銅、鐵、玉、陶等各類珍貴文物二千余件套,工藝精絕、令人嘆為觀止。獅子山楚王陵是徐州地區規模最大、文物遺存最多、歷史價值最高的一座西漢王陵,被評為199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位於楚王陵南側的羊龜山,據推斷為楚王王後之陵墓。墓室構造精致,功能齊全,特別是整個陵內滿塗紅色與藍色,富麗堂皇,在已知的漢代王陵中為僅見。由於色彩保護技術的復雜性,目前暫未正式發掘。現建有王後陵展示亭,展示相關漢代諸侯王墓與王後墓的形制結構。
西漢彩繪兵馬俑是徐州漢文化的典型標誌,於1984年在楚王陵西側300米處被發現,是一支由六條兵馬俑坑組成的龐大地下軍陣,出土有步兵、車兵、騎兵、戰馬等各類陶俑5000余件。新館建築為局部兩層,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新增添的“徐州漢代軍事展廳”,使得遊客在領略兵馬俑發展歷程、軍陣布局、制作工藝等內容的同時,通過與秦兵馬俑、漢陽陵兵馬俑、鹹陽楊家灣兵馬俑的對比,更深入理解徐州兵馬俑所具有的豐富時代內涵。漢兵馬俑館北側100米(獅子潭內)新建有目前國內唯一的水下兵馬俑博物館。該館為兩個方形桷鬥狀建築,借鑒漢代屋頂建築形式,呈四坡面。展出的是復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復的兵馬俑。水下兵馬俑館與漢兵馬俑館共同為觀眾呈現了2000多年前大漢楚王所擁有的完整軍陣和漢代發達的軍事、經濟、工藝奇跡與文明。 新建在獅子潭水面東側的漢畫像石長廊全長約300米,是國內第一座以“漢畫像石文化體驗”為主旨的博物館。 展廳分為三個區域:動漫展示與休閑區、漢畫像石及拓片模擬制作互動區、漢畫像石精品展區。其中堪稱國內第一的以漢畫像石圖案為體材的動漫影片,創造了漢畫像石文化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以現代高科技聲、光、電技術生動再現漢代現實生活場景,使遊客身臨其境。並以現場互動的形式展示漢畫像石雕刻、拓片制作、印章篆刻及書法題跋。通過互動參與項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遊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體會到新奇、愉悅,達到情感體驗的目的。 另外,展廳外還分布了“車馬出行組團”、“戰爭比武組團”、“生產生活組團”、“神話世界組團”等四個漢畫像石組團,真實再現了漢代政治、經濟、文化、信仰等各個方面,充分反映了漢代人的精神氣質和審美追求。
竹林寺是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我國第一位比丘尼——凈檢法師是徐州人,生於西晉末年(公元291年),24歲出家,70歲圓寂。徐州人民為紀念其功績,東晉永和年間在東郊獅子山上修建了竹林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歷史。文獻記載,明清時期的竹林寺順山而建,規模宏大,為徐州八大寺之一。後歷經戰亂,常年失修,直至上世紀中期日寇侵華,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剎毀於一旦。徐州竹林寺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尤其韋馱菩薩在抗戰期間神秘顯身,戰後又從日本回歸的奇聞佚事,更凸顯了特別的文化價值和傳奇色彩。新建的竹林寺座落在徐州漢文化景區北側駱駝山上,屬於典型的“山上寺”。漢傳佛教遊覽區包括竹林寺內的觀音閣、第一比丘尼紀念堂、南北山門、鐘鼓樓等,展示漢傳佛教的歷史風采。兩大展區的風物,集中體現了漢文化的博大恢宏,構建了“觀漢獅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獨特人文景觀。竹林寺今後的發展將圍繞特別研修、農禪體驗、社會慈善、觀光演藝、國際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設,配套完善相關設施。 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余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群落,將山園融為一體。景區著重體現的是春花秋色的園林景觀,獅子山南坡的桂花林,到了八月,丹桂凝香,偶然一陣爽颯的風兒吹過,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樹隨風搖曳,一陣疏疏密密的桂花雨,搖落了滿園的歡愉,撩起了“一樹濃香呢喃,一地落英低語”,也讓遊人見識了桂花的繽紛舞姿。 徐州漢文化景區溫馨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