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 299起
去
固原市須彌山石窟的N大理由:
- 理由1熱烈祝賀須彌山石窟榮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石窟開鑿於北魏中晚期,距今1400多年。唐朝時這裏已是規模龐大的佛教寺院,至今保存有132個石窟分布於8個山崖,時稱“景雲寺”。至明正統年間,高僧綽吉汪速上書英宗皇帝賜名“圓光寺”。
- 理由2石窟經年累月,風雨剝蝕,加之人為破壞、地震災害,至今造像較完整的有20多窟,主要分布在大佛樓、“子孫宮”、園光寺、相國寺和桃花洞等5個景區內。
前往固原市須彌山石窟的交通信息:
從固原縣城乘坐公交車到三營鎮(行程1個多小時),在鎮北的路口有車去須彌山(行程近1個小時)。旅遊淡季,從三營前往須彌山只能包車。 |
固原市須彌山石窟地圖:
固原市須彌山石窟簡介:
- 遊玩景點須彌山石窟
-
須彌山石窟位於銀川南320公裏處的須彌山東麓,南距固原縣城55公裏。石窟開鑿於北魏中晚期,距今1400多年。唐朝時這裏已是規模龐大的佛教寺院,至今保存有132個石窟分布於8個山崖,時稱“景雲寺”。至明正統年間,高僧綽吉汪速上書英宗皇帝賜名“圓光寺”。
-
石窟經年累月,風雨剝蝕,加之人為破壞、地震災害,至今造像較完整的有20多窟,主要分布在大佛樓、“子孫宮”、園光寺、相國寺和桃花洞等5個景區內。現存造像最多的第45、46窟,有比真人還大的造像40余尊。第51窟雖遭地震破壞,仍能看出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組成,規模很大;主室面寬26米、進深12米多、高12多米,造像高達7米,主室高大的方形塔柱四面開龕,龕中為一佛兩菩薩,裏辟長方形壇床,上面並列著3尊端坐的大佛,身高6米,氣勢雄偉,是造像中的珍品。
-
過大佛樓,參觀子孫宮。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於此。子孫 宮山崖前部的第14窟是須彌山開鑿最早的一個。窟內,佛像雕 繪結合,色調古樸,其造型與雲岡、敦煌石窟中北魏前期的造 像極為酷似。第24、32窟比14窟稍晚,窟內佛像已是一佛二菩 薩,從這些以“秀骨清相”為特點的一佛二菩薩造像中,可以 看出這是北魏孝文帝以後的作品。
須彌山石窟風景圖
須彌山石窟風景圖
- 遊玩景點須彌山石窟
-
須彌山宏偉華麗、造像眾多的石窟,如第45、46、51窟等, 都是北周(557~581年)開鑿的。圓光寺後的第45、46窟和相國 寺後的第51、67、70窟,每窟都有高6-7米的造像40余尊,龕內 立佛多為一佛二菩薩,刻工精美。除此外,龕額上有各種小佛, 龕座下有手執各種樂器的伎樂人,窟頂有圍繞塔柱翺翔的飛天 浮雕,真是千姿百態,琳瑯滿目。
-
須彌山從北魏到隋唐歷代開鑿的各個石窟,反映了不同的 時代風格。北朝的石窟佛像鼻梁高隆,保留著印度佛教的風貌。 有些造像,臉瘦肩溜,寬袍大袖,與東晉畫家顧愷之《洛神賦》 畫卷上的藝術形象酷似。隋代佛像則是上身長、下肢短,方面 短頸,形象質樸拙重。唐代佛像造型趨向完美,它的體態豐滿, 服飾華貴絢麗,表現出唐代藝術的非凡氣質。
-
和敦煌、龍門石窟一樣,須彌山最繁榮的時期是唐代,這 可以從第5窟(彌勒坐佛)、第10、12、20、54、62、68、105 諸窟中雕刻的眾多菩薩像中感受到。這些菩薩像多為一手提瓶 的袒臂露臍的女性形象,身著天衣,胸掛瓔絡,腕配環釧,面 貌端麗,姿態秀美。唐代有“宮娃如菩薩”之說,其實是“菩 薩如宮娃”,這是佛教雕刻藝術中現實主義的部分,給人以美 的享受。 須彌山石窟還有唐、宋、西夏等各個時代的題記多處,這 些題記,是研究當時社會歷史的珍貴資料。
須彌山石窟風景圖
須彌山石窟風景圖
須彌山石窟溫馨提示
- 紫外線照射較強,註意防曬,帶好防曬保濕用品。
- 請文明遊覽,註意安全 。
|
[Hopetrip聲明]發表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參考信息。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