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農故裏風景區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厲山鎮,隨州市西北18公裏,三一六國道、漢丹鐵路穿境而過,是“大洪山名勝風景區”、“編鐘紀念館”、“封江口旅遊區”等旅遊景點的中點,處武漢市至襄樊市中間,是去三國古隆中、武當山道教聖地的必經之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適中。
炎帝神農故裏風景區是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湖北省委宣傳部定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景區現擁有神農牌坊、神農文化廣場、炎帝神農紀念館、神農碑、神農嘗百草塑像、神農泉、神農洞、神農廟、功德殿、萬法寺、龍鳳日月旗桿、烈山湖等20余處人文和自然景觀。景區內群山攢簇、溝壑縱橫、樹木茂盛、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氣勢恢宏,絢麗壯觀。已初步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洞、九龍山景區為主體的炎帝文化尋根遊;以萬法寺、龍鳳日月旗桿為主體的唐清文化探古遊,構築了集休閑度假、觀光旅遊、尋根拜祖為一體的旅遊新格局。國家主席江澤民為炎帝神農故裏題寫:“炎黃子孫、情滿華夏”。李先念、薄一波、陳雲、鐵木爾·達瓦買提、楊汝岱等一百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並題詞留念。中央、省、市電台、電視台、報刊、雜誌等新聞媒體多次來景區采訪報道。 幾千年來,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農生辰之日,數以萬計的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烈山敬奉炎帝神農,緬懷華夏始祖,同賀始祖偉業,共慶神農生辰。烈山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聖地,炎帝神農故裏已成了研討炎黃文化的基地。
文化雕塑壁:位於景區入口。為展現人類在蒙昧時代的混沌的文化墻,在石板上雕刻幾何抽象圖案的浮雕。 七步登天台:階梯寬18米,共7*7=49節階梯。 謁祖廣場:廣場長117米,寬117米,為正方形。面積13689㎡,9的倍數。采用福建產上等花崗巖鋪裝,可同時容納2萬人參加拜祖活動。 八大功績柱:八大功績柱采用產自福建的編號606優質花崗巖雕刻而成,高9、9米,直徑1、27米 ,九九之數,示意炎帝在華夏民族文明發展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 鐘鼓樓:位於神農大殿拜祖台兩側,層層疊色,體現出荊楚文化韻味。樓內分置銅鐘和皮敢,晨鐘暮鼓與萬法寺遙遭呼應。 炎帝神農大殿:提取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中建築形象。采用廡殿頂,三重檐,高台基的建築形制,這些均是對早期楚漢高台建築大尺度的空間技術方法和早期大空間的建築空間組合的運用和提煉。 大殿外廊尺寸46.8M*36.8M,內壁尺寸37.2M*27.2M。大殿內墻裙將布置展現神農功績的石材浮雕,大殿頂部為長方形,刻有祥雲浮雕。 萬法寺:萬法寺位於烈山的耕耘山山巔,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隨州古代名剎、佛教勝地之一,有“百川匯海,萬法朝宗”之譽。 神農碑:明代萬歷丁醜年(公元1577年)隨州知州陽存愚立。碑高2米,寬1米,重數噸,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 神農洞:相傳炎帝神農誕生之地。 神農泉:位於炎帝神農大殿西南側。傳說炎帝神農誕生時,天崩地裂,九井自穿,九山相連(即汲一井水,八井皆動,一山拋鞭九山應),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由此而來。 神農紀念館:由門廳、神農生平展廳、祭祀活動展廳、五姓宗親會館、書法展廳、神農座像聯合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