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一定跟大家印象中那麽繁忙,生活節奏那麽急速,只有你停下腳步,便可以感覺到他平靜的一面。香港,猶如它的美食一般,深深地讓我陶醉。這次再會香港,它用那別具風格的美味以及美好的風景,讓我的這次旅行快樂而又滿足。 剛到達香港我們就直奔福臨門去吃早茶,點心的選擇不算很多,大部份都是傳統款式,當中的筍尖鮮蝦餃、蟹皇蒸燒賣、蠔皇叉燒飽,用料是無容置疑的好,味道也不錯,但也不是必吃的地步。 流沙奶皇包。流沙度高,吃得出蛋黃的甘香,對於這裏選用的蛋黃甚有信心,去年的中秋節曾吃過他們的月餅,蛋黃的部份是最出色的。 蜜汁叉燒。忘了點肥叉,所以叉燒偏瘦,友人們似乎都是喜歡軟腍松化口感的,因此有咬口的反而不是我們杯茶,不過自己倒是欣賞那個蜜汁,下得不會過多過甜。 瑤柱荷葉飯。荷葉飯很巨型,我們幾個人也至少有一碗。荷葉飯中荷香稍欠,但飯本身夠幹身,加入大量瑤柱,都算是做得有水平的。 冰花雞蛋球。自己太飽沒有吃,但朋友們似乎很失望,覺得做得不好,使用信用咭有折扣,最後每人二百元,比想象中便宜,而且我們都吃得飽。雖然有漏單的情況,可能是在點心紙劃了但沒有留意而入機,但整體服務也親切,感覺有別於在門口經過般那麽難以接近,有時間不妨來試試吧。 大澳比較小人去是因為他的地點真的有點不方便,他的位置在大嶼山的左手邊,從東湧坐車過去差不多要一小時(其實一小時的車程在旅行上是很短的了,但是在香港這麽急促的行程中突然變得很奢侈),通常很少旅客會故意只去大澳而已,大部分想去大澳的人都會連著昂坪大佛和東湧outlet玩一整天的,感覺會比較聰明和順路。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保留早期香港的漁村風貌,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去過威尼斯,那規模是大澳無法比擬的,不喜歡這個美譽,總覺得有「山寨版」的影子,委屈了大澳。就如為甚麽要用Audrey Hepburn與鐘楚紅相比?)。 來到大澳你會發現自己遠離了你那熟悉的香港,這是上世紀的香港,一事一物都保留得很完整,這幾十年仿彿都沒有進化過,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每個香港人其實都感嘆著香港進步得太急促,身邊太多好東西都快速消失在這個時代的巨輪下,特別是在香港,比任何一個國家城市都快。 大澳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就算你看完地圖也不知道怎麽去走,靜靜告訴你,我已經有10幾年沒來過了,今天來的時候也是跟你一樣傻傻的,哈哈,當然現在我可以告訴你最佳路線就是先逛大澳市集永安街,之後再往大澳文物酒店那方向去走,先逛完左邊的石仔埗街,回程才走吉慶後街~~ 一小時的車程會坐得令人睡著的呢,當你看到這個石壁水塘就代表你快到了,這水塘其實也蠻美的,雖然很美,但遊客不可能會在這裏下車,我保證你會迷路^^。 我作為香港人也驚訝和感動香港還能保留著這傳統漁村風貎,讓大家感受和回味以前的香港,不用在博物館或者是書本上光是幻想而已,這就是旅行了,其實這裏是保留得最好舊香港面貎的一個地方,聽過很多朋友都說自己很愛香港,但如果沒有來過大澳這一站的話,你不能說自己很了解香港呢。 這條橋是大澳的一個最重要的地標,遊大澳必經之地,還不趕快拿出相機出來^^,這裏不拍照真的是對不起自己呢,拍完之後記住要用自己的眼睛好好感受一下這大澳的水鄉風情呢。 街上到處可見小店在售賣鹹魚、蝦醬和魚肚。小時候經過排列整齊的藍膠桶旁,蝦醬奇怪的味道讓我一生難忘,每次嗅到蝦醬味,便會令我想起大澳。 大家對大澳的認識可能只知道他叫『東方威尼斯』的名字而已,大澳其實有很多東西的;棚屋、水鄉生活、傳統老房子、蝦膏蝦醬、矖鹹魚、海味天堂、文物酒店、傳統茶粿、隱世糯米糍、沙翁、比北角雞蛋仔更好吃的炭燒然蛋仔…絕對值得你花半天過來看看的。 大澳出來以後和友人相約去吃了很摩登的泰式食品,香港這座城市,只要你有錢,世界各地的美食你都可以在這裏品嘗到,在紅隧附近遇上塞車,到達時已遲了近半小時,既然遲來了,便要把握時間立即起動。 先巡視一下頭盤區,泰式沙律小食一應俱全,並擺放了多款醬汁。鮮蝦卷是我很喜歡的小菜,米卷包裹著的鮮蝦鮮蔬,單是看著也覺得清新。醮上酸辣汁來吃,很是清爽。 以下這道泰式香腸是我當日最愛的小食之一,味道相當有驚喜。綿潤的香腸內混入了大量特色香料,辣度剛好,香口惹味,令人一試難忘。 頭盤區有十多款小食,數量不算多,但以質素取勝,所以吸引我來回走了多轉。而且refill得算密,不過好友們贊好的迷你漢堡包,卻只是在brunch開始時出現了一會兒,我因遲到錯過了,有點可惜。 四款主菜中,我們分別選了香辣醬香煎鱸魚、田園黃咖哩及檳城咖哩醬烤鴨胸伴荔枝。隨主菜還會附上炒金邊粉或飯,而這道金邊粉也是甚有水平之作。 主菜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檳城咖哩醬烤鴨胸伴荔枝,咖喱中混入椰香,充滿東南亞風味,荔枝的清甜中和了鴨胸的肥膩感。 最後,當然不能錯過甜品。姜味焦糖燉蛋是我最推薦的甜品,質感輕盈,姜味令整體味道更獨特,以致我一共吃了三小杯。檸檬草鮮奶布丁的味道比我預期中要淡得多,較為平凡;而糯米飯的黏度過重,還是把肚內的空間留給姜味焦糖燉蛋好了。這個Brunch是每位$298連一份主菜及一客餐湯,食物質素不差,要回本不算難,而且環境舒適,是個閑聚的好方地。 吃飽以後我們繼續接下來的香港輕旅,我們在這裏打出租車出發去赤柱,一個很有異國風情的地方。 赤柱 (Stanley) 位於香港島區之赤柱半島,淺水灣以東、石澳以西。赤柱自古便是香港島主要聚居地之一。明代重要地方誌《粵大記》已標有赤柱地名。1841年5月由英國人進行的首次人口統計,在香港島的3650名原居民其中,超過2000人就是住在赤柱一帶。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赤柱曾是香港島的行政中心。雖然後來行政中心改設於香港島中上環區,但赤柱仍然作為英國人為主的住宅區之一。 大約徒步不到兩公裏,便見到了一個大海灘,這就是著名的淺水灣。本來這裏是香港的遊泳海灘,因為周邊有不少豪宅,很多旅行團將這裏作為香港的一個旅遊景點。淺水灣海灘的馬路上,停滿了前來參觀的各色旅遊大巴,不少遊客在海灘上拍照。。 很多大巴可以到達赤柱村的,但是絕大多數遊客都在赤柱廣場下車了,於是我也跟著下來,原來這裏有一個赤柱廣場,站在廣場的最上面,可以俯瞰整個赤柱。在一個露天的咖啡座,可以看到下面的著名的赤柱蔔公碼頭和美利樓。 第一代的中環蔔公碼頭原位於交易廣場原址,於1920年搭建,碼頭上蓋以“鑄鐵”建造。1965年隨維港填海工程而清拆,但上蓋隨後轉移至黃大仙摩士四號公園的露天圓形劇場。。直至2005年,建築署為赤柱海濱改善研究規劃設計時,決定將上蓋重置赤柱公眾碼頭。到了2006年時,碼頭上蓋已拆件並編好號碼,運到廣東省的工廠,進行翻新及清除鐵銹工程。 赤柱廣場的邊上便是著名的美利樓(Murray House),它是香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原址位於香港島中環,香港島北岸的美利樓建於1844年,屬於美利兵房的一部份,主要用作駐港英軍的軍營。到了香港日治時期,美利樓於香港日占時期被用作日本**憲兵總部,並且設有多座囚犯室及用作刑場,當中被殺者據稱逾4,000人,堪稱醫院外死亡人數最多的建築物。 這座曾經是香港一級古跡的古建築被遷移之後,沒有再被評為香港古跡,不過這裏依然是赤柱必去的景點。美利樓現在是幾家餐館,建議到了赤柱,一定要去這裏吃一餐,在美利樓吃飯看風景,應該是到赤柱最浪漫的一件事。餐館也不是很貴,我看了其中一家,中午的自助餐是238港幣一位,下午三點到四點之後只要168港幣,很多在陽台上喝咖啡聊天,座無虛席。 這裏是香港外國人最愛的地方,可能因為以前曾經是英國最多的地方,他們坐在美利樓上,無所事事地看著整個赤柱和大海,感覺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很多人在這裏一坐就是一下午。赤柱最大的特色莫過於那種充滿古色古香和中西文化融洽的風格,那裏有陽光海灘、獨特的建築和購物飲食中心,是一個觀光消閑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