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過這個地方好幾多次,卻沒有一次是認真地拍。今天趁著陽光仍在照耀,藍天白雲仍在天空懸掛著,熱情仍在燃燒,我就來拍幾張作個紀錄吧。在網上找到亞婆井前地這地方的傳說:傳說明朝時期一位婆婆在此地造了口井,方便居民汲取飲用,故稱亞婆井。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因此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 昔日葡萄牙式建築依然保留著,與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大宅遙遙相對,體會中西兩種相異文化和平共處的特色。澳門葡人民謠說:「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麽在澳門成家,要麽遠別重來。」可見本地葡人對亞婆井具有深厚的感情。亞婆井一帶現被評定為歷史建築群,稱為亞婆井前地。四周的南歐風格建築物及兩株百年老榕樹保留至今,令這裏存著一份古韻。 拍完亞婆井前地便到了港務局,我也順手拍了幾張照片。 在澳門,中葡建築俯拾皆是,但說到阿拉伯建築,就只此一家了。這棟位於媽閣廟附近的建築是1874年建成的港務局大樓,當年是兵營,由印度來澳的摩爾士兵駐守,現稱港務局大樓。其最大特色是外墻柱窗為穆斯林式穹頂,整個回廊被伊斯蘭式尖拱環繞,配合通花圍欄,甚具阿拉伯的建築風格。二樓的圖書館於1929年啟用,以葡國瑪弗拉修道院的圖書館為設計藍本,專門收藏17世紀至20世紀50年代的外文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