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澳門已竄升為著名的美食天堂,不但大菜好,小吃也贊,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澳門的小吃,也挺豪華的,來到了澳門,我們就立即出發到這裏,今天我們的故事在這裏開始,十月初五街,是澳門一條著名的街道,會有這個有趣的名字,是因為在葡人統治下的澳門,為了紀念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而把這條街改名為10月初五街。 雖然它曾經是澳門最繁華的一條街道,聚集了眾多知名的商家食肆,但當我走在這裏時,還真是嚇了一跳。是的,這條街上,沒有美麗的葡式建築,沒有大三巴前高密度的觀光客,沒有官也街那些亮晃晃的招牌,那些有名的商鋪早已停業。現在的十月初五街,前半段還有一些賣澳門特產的手信店聚集,後半段就像尋常百姓家附近的巷弄一樣。但是這條繁華落盡的街道,顯然還是臥虎藏龍。 那些沒有豪華裝潢來增加氣勢的小店鋪,卻是個個都能端出好料理。著名的黃枝記粥面館,就是在這裏起家,至今還留有一間小小的店鋪,但平實得就像巷口的面攤一樣,很難想象它是如此地威震四海。比較起來,我要造訪的牛記咖哩,樣子還算是比較稱頭的,但也就是像一般的茶餐廳而己。牛記咖哩美食販賣著多種不同的粥粉面飯。牛記咖哩美食,來頭不小,2012港澳版米其林推薦的澳門地道食肆,它就榜上有名。 雖然這裏各式粥粉面飯看起來都不錯,也供應一些小菜小炒,但是待在澳門的時間不多,想吃的東西太多,每家店只能挑一、二道最想吃的東西嘗嘗,所以我一改平常澎湃點菜的個性,只精準地朝目標出發。我的目標,就是那一盤黃澄澄、油亮亮的蟹黃撈面。別誤會,這不是正常版的蟹黃撈面,而是多加了一匙蟹黃的蟹黃撈面。 因為早就做了功課,所以一坐進牛記咖哩美食,我就像個當地熟客般地對店家說:一個蟹黃撈面,要多加一匙蟹黃!立刻獲得點菜小姐一個識貨的眼色。很快地,面就端了上來,拌了兩下,一入口,我就發現,多加一匙蟹黃,絕對是必要,且正確的選擇。我很肯定,如果沒有多加一匙蟹黃,它的滋味鐵定不夠濃郁。比起黃枝記,這裏的面條當然沒有那麽出色,但是勝在蟹黃的香腴。 好吃的蟹黃澆料,第一看蟹,不同的蟹,蟹黃滋味大不相同。第二看炒料,一只蟹只有一丁點蟹黃,要用來拌面,必定要加其他的東西撐場面,加酒去腥、勾芡增稠,是基本動作,除此之外,也有師傅會加入蛋黃,以假亂真。雖然不知道牛記咖哩美食的蟹黃澆料是如何炮制出來,竟然可以用26元澳幣的價格,賣出一份的蟹黃撈面,而且就算多加一匙蟹黃,也不過多加10多元澳幣,因此,讓我覺得格外難能可貴的是,這麽便宜的價格,它的蟹黃滋味,竟還算鮮美濃厚,這就不得不佩服了。 花雕雞撈面用上黑漆漆的烏雞,再加上剪得碎碎賣相不美但雞肉嫩滑有陣陣的花雕香,配料則有大量的枸杞、姜片跟紅棗很滋補嘛~另外也試過它們的雲吞,可惜忘了拍下來。 澳門望廈山是澳門半島北部的一座小山,在美副將大馬路轉入望廈街,便來到澳門旅遊學院。該學院約於1993年成立,沿山勢建築,有多座建築物,包括望廈賓館和教學餐廳。 教學餐廳面對望廈山市政公園的入口。公園於1997年啟用,有遊樂場和健身徑等設施,還有通道前往山上的望廈炮台。望廈炮台初建於1849年,是為葡萄牙在澳門重要的軍事防禦據點之一,可裝置10門大炮,現時較易看到的只有3門。 現時從望廈炮台可俯瞰逸園賽狗場,還有不畏高的市民站在欄桿外跳健身操。 離開望廈山,沿美副將大馬路走,還有其他歷史建築,包括觀音古廟和相連的城隍廟,再走不遠更有普濟禪院。觀音古廟大約建於1821年,城隍廟則稍遲,約於1908年。
從美副將大馬路右轉入荷蘭園大馬路,再訪盧廉若公園。望廈山又名蓮花山,但沒有蓮花,盧廉若公園有荷花池,只是荷花已接近盡開,只余一大片的翠綠。二十年前重修落成的盧廉若公園,原稱娛園,在幾十年前是本澳三大名園之一,由大賭商、澳門商會和鏡湖醫院慈善會的值理會主席盧廉若斥資興建,始於築於一九零四年,歷廿年才於一九二五年陸續建成。其規模之大為澳門私家花園之最。本世紀初娛園曾蓋搭戲棚,上演粵劇,因而名噪一時。後盧家雕敗亦分段易手。七十年代初期。為澳門政府購得。經過修葺,盧廉若公園於一九七四年九月開放,成為大眾遊憩的好去處。 從正門進入公園,是一座書有“屏山鏡樓”四個大字的古色古香的圓形拱門,兩旁是長滿鮮花和翠竹的林蔭小道,參天的榕樹、成片的竹林、盛開的鮮花掩映著樓台亭閣、曲徑回廊、池塘橋榭、流水飛瀑、假山怪石。園內景點分布得當,景色錯落有致。假山堆成的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崢嶸百態,涓涓流水從假山頂部跌落,形成五疊瀑布,水流又註入假山腳下的小池塘,一位用巨石壘成的古代美女玉立池中,池邊垂柳依依,池內水明如鏡,白蓮搖曳,成群的非洲鯽魚遊來遊去,圓圓的荷葉和橫跨其上呈弧狀彎曲的九曲橋相映成趣。 全園以“春草堂”水榭廳為建築主體,通過堂前水面周圍的石徑將各景點連成一體。公園的亭軒,掛上匾額對聯。經過整修一新的碧香亭、挹翠亭、人壽亭,遊人每每駐足欣賞書法聯語,自有一番情趣。在平日,庭中有不少老人在此和友人共同捉棋,或小睡一刻消磨時光。 春草堂雖是典型的中國建築,但房屋的外墻卻采用了葡萄牙人喜用的米黃色,並配以白色線條,12根廊柱也采取哥特式建築形式,柱頂上修飾的是白色歐式花紋,而瀕臨水塘的平台上坐椅式欄柵則是中國人喜歡用的鮮艷的大紅色,使人體會到這座中國建築物上反映出來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痕跡。 荷花又名蓮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有“君子之花”美譽,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澳門與荷花有不解之緣,向有“蓮花寶地”之稱。很多地名、街名或建築都以荷花為名,如“蓮花山”、“蓮峰廟”、“蓮花大橋”、“金蓮花廣場”等。 荷蘭園大馬路擠滿候車趕回家的人,但路旁的假菩提樹,卻粗壯得盤據著行人路,而行人與樹,相安無事。荷蘭園馬路的澳門,仍有小城的閑適。 花城公園位於澳門氹仔埃武拉街和奧林匹克大馬路之間,采用中式庭園建築,面積還不及一間中學,四周被高樓圍繞。不過一踏進去,就被荷花池與穿插其中的曲橋所吸引。 花城公園於1998年3月落成,由於毗鄰以花城為名的衛星花園住宅,故公園以之命名。 花城公園是一個近年新建的中式庭園,是澳門離島中式庭園公園的代表。澳門半島則以盧廉若公園為代表的。公園正門有一大型九龍石壁,園內有一個小池塘,周圍建有小橋、假山石景、百花亭和長廊。每年4月到9月,可在池塘中觀賞荷花。 已是八月,但花城公園的荷花池仍一片碧綠,仍有盛開的荷花,有些還伸展到曲橋旁邊,供人近距離欣賞,連小童也掉下書包,看得入神,難怪花城公園是每年澳門荷花節的景點之一。 花城公園所在位置就是花城,而是氹仔的一個新興住宅區,市容整潔,配套完備,有學校、商場等不缺,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即位於花城。 花城食肆甚多,且有水平,與花城公園一路之隔,已有泰、日、葡、及廣東式食肆可選。在埃武拉街太子花城麗新閣地下有老記火鍋海鮮酒家,近期午市試推點心,免茶芥,實在吸引。老記點心款式不只多,還有些懷舊的老味道,裝潢還很特別,濃濃的懷舊中國風配著五彩繽紛的霓虹燈,還以為是自己走錯門了,外觀這麽花俏,也不能怪我誤解它嘛...是吧是吧!! 咖哩牛腩菜,同樣的菜式能配搭很多不一樣的,只差一個字落差可以很大,這天選了菜,腍甜無渣的菜心店家還細心把葉跟莖切開,因為我比較喜歡吃莖的部份啦~牛腩有著濃郁的咖哩香,很夠味,帶點肥的牛腩煮至軟腍不黏牙,但一碟只有幾塊,以此價格...多點會更棒。 金牌蠔仔炒面有濕炒跟幹炒2種,毫不猶豫的選了後者,面條是自家制的幼細彈牙,炒得夠幹不油膩,蠔仔細小幼嫩搭配韭菜、芽菜和洋蔥做配料口感很豐富。 愛吃田雞的老妹指定要試試這款粥品,綿滑細膩的粥底口感很棒,原來是混合了中國新大米、日本珍珠米與泰國米熬煮而成的,亦加入了腐皮、皮蛋!!吃得到陣陣豆香還有皮蛋的香氣,田雞肉肥厚實,鮮美非常,讓老妹吃得幸福樂滋滋的~ 澳門的歷史,造就其獨特的中西文化交匯,在經歷了數百年的變遷後,在澳門,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文化。而澳門多年來,亦致力保育這些珍貴的財產。經過這次旅程,我可以感受不一樣的澳門,同時也更喜歡這個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