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頭村,處於炭步鎮。該村的南面原是大片湖澤,而村立於湖邊的小崗上,小崗上長滿了朗草,故名塱頭。塱頭村分塱東、塱中和塱西三社,個中塱東社和塱中社相連,與塱西社以一條名叫“深潭”的小河湧相隔。塱東、塱中社上下闊約210米,塱西社上下闊約170米。塱頭村獨姓黃,於南宋末年從南雄縣珠璣巷南遷至廣州北郊(今白雲區)神山鎮,元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遷至此立村,現生齒3000余人。村前地坪寬敞,地坪上有3口半月形水塘,塘基種滿荔枝樹、龍眼樹和榕樹,與村頭、村尾數棵參天古榕和木棉樹圍繞村莊。個中村東的一棵木棉樹與村後的一棵榕樹均為該村十一世祖樂軒公親手栽種,有600多年的汗青。村前農田廣袤,鯉魚湧西通“深潭”,東接巴江河,形成清幽、天然、協調的情況。
該村建築坐北朝南,結構規整,村面建築保留較好,分列整潔,範圍巨大,建築占地6萬多平方米。現保留完全的明清年月青磚建築有388座,個中祠堂、書室、書院共有34座,炮樓、門樓共5座。村面建築以宗祠及書室為主,大多半建於清代,部門建於明代,一般為三間三進或三間兩進格式,人字或鑊耳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或龍船脊,石雕、磚雕、木雕及灰塑工藝較好,個中以友蘭公祠和谷詒書室為最。塱頭村東有泰平承平人瑞牌樓和青雲橋,塱中有積墨樓與黃友舊居,塱西接旨亭等有名景區。現存古巷18條,單體建築以寬1.1米 ~ 3.3米的巷道相隔,巷門樓石額上陽刻巷名,塱西社有永福裏、益善裏、仁壽裏、泰寧裏、福賢裏、西華裏、琢玉裏等;塱中社有參槐裏、興仁裏、安居裏、近光裏等;塱東社有善慶裏、新園裏、敦仁裏、業堂裏、光迪裏、三園裏、積墨樓巷等。2010年塱頭村被評為“廣州特點古村”2012年獲得“廣東省汗青文假名村”稱號。 交通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