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蔭山房,別名余蔭園,餘蔭山房,處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東南角北大街,距廣州17千米。余蔭山房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人花圃,始建於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一說為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汗青。園占地面積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結構精致的藝術特點著稱。 余蔭山房的結構十分奇妙。園中亭台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川水盡納於方圓三百步之中。園中之磚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鐫刻作品豐碩多彩,盡 顯名園高古之風。更有古樹參天,奇花醒目,頓使滿園生輝。而園中“夾墻竹翠”、“虹橋印月”、“深柳藏珍”、“雙翠迎春”等四大奇觀,使遊人大開眼界,樂 而忘返。
余蔭山房與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一道,合稱為清代廣東四台甫園,並且余蔭山房是四台甫園中保留原貌最好的古典園林,是典範的嶺南園林建築。1989年6月廣東省國民當局頒布為文物掩護單元。1990年國度扶植部、國度文物局、中國建築學會審定頒布為全國近代優良建築單元。 余蔭山房是在中國古典園林的晚期造園岑嶺期——明、清時代建築的。中國造園藝術之集大成,始於明,理論代表作是計成著的《園冶》;成於清,理論代表作是李漁著的《一家言》。清代,私人園林如雨後春筍,出現於全國各地,尤其在南邊形成了空前絕後的造園熱潮。廣東四台甫園都是在清代建造的。
余蔭山房始建於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歷時5年,於同治十年(1871年)完工。山房故主鄔彬,字燕天,是清朝舉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員外 郎。他的兩個兒子也是舉人,因而有“一門三舉人,父子同錄取”之說。鄔燕天告老歸田,隱居鄉裏,聘名工巧匠,接收蘇杭庭園建築藝術之精髓,聯合閩粵庭園建 築藝術之作風,興建了這座特點光鮮、流芳百世的名園。為紀念先祖的福蔭,取“余蔭”二字作為園名。與余蔭山房緊貼相通的建築就是善言鄔公祠,是鄔家的祖 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