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黃埔軍校 |
---|
地點 | 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路170號大院 |
---|
景點類別 | 汗青文化 |
---|
所屬地域 | 黃埔區 |
---|
開放時光 | 每周二至周日 09:00 - 17:00(16:30停滯進館) 逢周一閉館(法定沐日和特別情形除外) |
---|
門票價錢 | 免費(參考價錢) |
---|
是否受理公園IC卡 | 否 |
---|
接洽手機 | 020-82202278 |
---|
黃埔軍校,全名中國公民黨陸軍軍官黌舍。是近代中國著名的一所軍事黌舍,造就了很多在抗日戰斗和國共內戰中著名的批示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代的一至六期,原址設於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公民黨成立,目標是為公民革命軍練習軍官,是公民當局北伐同一中國的重要兵力。黃埔軍校於1927年改制為中心陸軍軍官黌舍,1946年再改制為陸軍軍官黌舍,並於公民黨遷台時一並遷至台灣高雄縣鳳山市。
黃埔軍校大門作風異常樸素,中心上方橫匾上“陸軍軍官黌舍”幾個大字,是譚延闿所書。在二門門口掛著一副春聯:“殺盡仇敵方收手,完成革命始回頭”,二門右側墻壁上,掛著蔣介石手書的“親愛精誠”校訓。軍校大門彩樓兩旁原掛有一副春聯:“升官發家,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孫中山去世後改為總理遺言中的“革命尚未勝利,同誌仍須盡力”。
黃埔軍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木構造、三路四進、回廊相通的樓房。軍校開辦時在原陸軍小私塾祠堂式大門前面增建歐陸式大門。中山舊居即“史跡擺設室”,原為清朝海關總稅務司廣東海關黃埔分關的舊址,稱為學海樓。磚瓦混凝土混雜構造兩層,建築面積805平方米,1952年重建。個中擺設有隨同聶榮臻數十年的皮箱、本身裝了輪子的椅子、墨鏡、墨盒,解放軍中獨一外籍將軍 洪水應用過的手紡毛毯,抗日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的私章等名貴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贈。
處於孫中山舊居西的學生俱樂部是歐式紅色建築,會堂講台中心和兩側分離吊掛孫中山像、總理遺訓、中國公民黨黨旗、中華民國國旗和林則徐焚鴉片、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占天津、沙基慘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畫;會堂吊掛廖仲愷、朱執信、史堅如等名人像。黃埔軍校昔時的“清黨”就是在俱樂部舉辦。俱樂部西側的泅水池原是小船廠改建。
大門西側有一幢2層磚木構造樓房,原是教人員宿舍,因民國6年(1917年)孫中山曾在此憩宿,孫中山去世後,改建為總理紀念室;1984年又改為黃埔軍校紀念館,擺設黃埔軍校校史和孫中山在廣東革命運動的照片。有時也會舉行與孫中山有關的史料展覽。
東征烈士墓園座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岡,是1925年中華民國軍當局為紀念因伐罪陳炯明等叛軍而陣亡將士建築的,埋葬有國共兩黨516位烈士屍體,面積5萬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園前有1928年建築的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是一座凱旋門式建築,上覆民族特點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園正門增建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和船埠,有小黃花崗之稱。紀念坊後由墓道、墓冢、紀功坊、參軍生墓碑群組成長數百米的中軸線,墓冢東側有蔡光舉烈士墓,西側有17位出生軍校的將校墓,墓園於1984年補葺。北伐紀念碑聳立在長洲島平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崗石碑,為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生樹立的。由軍校代校務何遂撰寫的碑文 “平岡之石齒齒兮,黃埔之水淙淙;屹豐碑以萬世兮,將以垂紀於無限”。碑的正面刻“公民革命軍軍官黌舍學生出生北伐陣亡紀念碑”,碑座的東、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陣亡的自力團第一營營長曹淵等353位黃埔軍校學生的名字。但因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大部門共產黨員陣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記。
民國17年(1928年)11月,在校園南面八桂山上樹立孫中山紀念碑。1930年在紀念碑頂上豎立孫中山銅像。紀念碑的造型獨具匠心,應用雙方交叉而上的階梯及銅像,組成“文”字,暗含了孫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軍校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碑座底層7級,上層5級,中距離有較長的平級將其截然離開。 7級代表軍校在此辦了7期,5級則代表軍校師生共加入了五次戰斗;也指軍校在長洲島辦了7期,在外埠辦了5期,中國大陸共辦了12期。紀念碑身正面刻有 “孫總理紀念碑”六個隸體大字,為胡漢民的筆跡。東面刻有孫中山垂死之際召喚的七字“和平、斗爭、救中國”。碑身後頭刻有總理像贊,是孫中山平生的寫照。西面刻有總理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歌。
孫中山銅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民眾、神情奕奕,高2.6米,重逾2000斤,是師長教師昔時的日本石友梅屋莊吉出資,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廠鍛造。其銅像與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山陵和澳門孫中山紀念館的孫中山銅像一致,分離為梅屋本人捐贈,個中南京一尊原為梅屋贈與中心軍事政治黌舍,澳門孫中山紀念館的一尊原為梅屋莊吉贈與孫中山家鄉香山的孫中山舊居,1938年被移往澳門。
在中國,一般的紀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該紀念碑卻坐南朝北,隱含著孫中山北定華夏、同一中國的遺言。
軍校於1924年6月16日開辦,1926年3月更名為中心軍事政治黌舍,1928年5月改名公民革命軍軍官黌舍,同年 9月又更名公民革命軍黃埔軍官黌舍,1930年9月遷往南京,厥後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黌舍。廣州解放後,廣州市當局和駐軍修復了軍校部門建築。1962 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掩護單元,1988年1月提升為全國重點文物掩護單元。1990年對外開放,2000年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導基地。
交通資訊
可到廣州河漢區乘43、261、B31路車到魚珠船埠站下,或在南邊大廈乘水上巴士到魚珠船埠下,再換輪渡,票價2.0元,就可以達到軍校船埠。
從廣州動物園動身乘137路公共汽車至終點站新洲船埠;從海珠區的赤崗乘座262路公共汽車至終點站新洲,從新洲船埠坐船到軍校船埠即可。
外埠來廣州可從,廣州火車站先坐地鐵2號線,再轉地鐵8號線到琶洲站下,再坐262路,票價為2元,到新洲船埠換乘汽船達到,汽船票價為2.0元,回程一樣。
長洲島內有430路環島車可到黃埔軍校。
深圳東莞偏向來的旅客,在廣深高速廣氮收費站出口,轉往黃埔大道魚珠船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