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有著800多年汗青、出過狀元和探花的番禺石樓鎮大嶺村,成為廣州首個國度級汗青文化掩護村。昨日副市長王東主持召開廣州市汗青文假名城掩護委員會會議,大嶺村的整村掩護計劃獲得了經由過程,這意味著該村終於有了法定“護身符”。
南都訊 記者魏凱 練習生陳紅艷 迄今有著800多年汗青、出過狀元和探花的番禺石樓鎮大嶺村,成為廣州首個國度級汗青文化掩護村。昨日副市長王東主持召開廣州市汗青文假名城掩護委員會會議,大嶺村的整村掩護計劃獲得了經由過程,這意味著該村終於有了法定“護身符”。 村裏有19處弗成移動文物 大嶺村迄今已有800多年汗青,是廣州第一個國度級的汗青文假名村。該村處於番禺區石樓鎮西北部,東鄰蓮花山,西鄰京珠高速、南鄰石化公路。本次計劃規模為大嶺村中約、西約建成規模,面積約19.32公頃。 大嶺村開村迄今800多年,村中重要為明、清、民國三個時代的建築,多處應用灰塑、磚雕、石雕等傳統工藝,建築精巧樸實,具有濃烈的嶺南特點。大嶺村規模內共有19處弗成移動文物,個中市級文保2處———龍津橋、大魁閣塔、區級文保2處、掛號掩護15處。 焦點掩護區建築限高12米 昨日經由過程的掩護計劃服從“周全掩護、原真保護、適度成長、漸進改革”四大原則,計劃設立了6.29公頃的焦點掩護規模,是大嶺村傳統汗青風貌的集中展示地段;還有13 .03公頃的扶植掌握地帶,確保大嶺村汗青風貌和特點完全性,全部焦點掩護區建築限高為12米。 在焦點掩護區內,今朝古街巷格式完全,文物、推舉汗青建築浩瀚。計劃請求除確需建造的建築從屬舉措措施外,該區域不得進行新建、擴建運動;不得私自新建、擴建、撤消途徑,應堅持魚骨狀的途徑格式與景觀特點。在扶植掌握地帶,建築勉勵傳承和立異根植於本地傳統和特點的嶺南建築作風,勉勵應用本地特點資料和傳統工藝,並應在計劃和扶植部分指點下進行。 核心 汗青建築是否可分級掩護? 對於村內的具體建築,計劃提出了建築分類掩護與更新的原則。在19處文物的基本上,本次計劃推舉汗青建築23處,推舉傳統風貌建築91處,分離提出掩護、補葺、改良、保存、整治五類掩護更新策略。 名城委專家提出,推舉的汗青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都須要掛牌,願望把後續工作做好。不要所有的汗青建築都由市裏頒布認定,也可以由區裏認定,汗青建築也可像文物一樣分級掩護,更好地做到應保盡保。會議請求,對汗青建築的分級掩護進行研討,鼓勵區裏多把精神放在汗青建築掩護上。 若何勉勵農村自發掩護 計劃提出合理設置裝備擺設社會泊車場,保存1處近況1008平方米的社會泊車場外。還建議另增1處泊車場,為本地居民及旅行成長辦事。在配套方面,保存現有村衛生站、村委辦公樓、幼兒園、大嶺村小學、公共茅廁等,並慢慢改良其周邊情況。並將依據旅行成長須要,恰當配套旅行辦事舉措措施。 對於此類汗青文假名村若何可連續成長問題,會議評論辯論提出,應做分類的名村掩護應用研討。除了掩護計劃外,還要找到更多的方法,做到又掩護又應用,勉勵和引誘村民自動做好掩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