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個月、經各界配合描寫,首張威望的廣州賞花地圖近日和市民會晤。由市林業和園林局向市民頒布的地圖,精選了廣州四時可欣賞的19個種類花草、54個賞花景區,讓人一目了然。 花城四時如春,繁花似錦,也許是身在花中不知花,真要尋一處集中賞花的處所還真欠好找,更別說“鮮花經濟”。近年來,武漢大打“櫻花”牌,將“老廣”也吸引曩昔,對廣州人刺激不小,再不盡力就愧對“花城”美名。本報也一向存眷這一問題,3月8日本版評論《有花開,冇花睇》就曾深刻商量過。“賞花地圖”的湧現,既具導航與索引功效,更有象征意義。54個賞花景區的頒布,市民、旅客可以按圖索驥,什麽所在、什麽季候看什麽花,路要怎麽走等等,省卻東尋西找的工夫。同時,一些平凡不為市民熟知的非有名賞花點也可以搭上“賞花地圖”便車,有望走出深閨,譬如活在越秀公園暗影下的蘭圃。 “賞花地圖”的宣布,明示以鮮花為主題的旅行經濟已引起有關部分看重,這是一個優越的開始。賞花經濟是俏麗經濟、芳香經濟,是真正的綠色經濟,且廣州天然前提得天獨厚,具有偉大潛力,應當加倍看重。相形之下,武漢步子邁得要大一些,該市自2012年明白投入3億元打造“新花城”以來,制訂了《武漢市賞花遊成長計劃(2012―2020)》,把中間城區與新城區的賞花景區、村莊遊景區,按季候、花期組合起來,重點打造出首批賞花遊精品路線。對此,廣州要有緊急感。 廣州須要“賞花地圖”,更要“賞花地標”——賞花的標記性區域或所在,這點上廣州還有所欠缺。要實現賞花遊從一花遊到百花遊、一景遊到全城遊、一季遊到全年遊的改變,就要花點心思與力量,進行合理計劃與扶植,而不僅僅是將現成的資本標示出來。起首是範圍效應,就今朝的賞花點,多半位於“散兵浪人”狀況,缺少集中成片的範圍效應。是否可以斟酌在一些所在連片栽種某種鮮花,或將花木養植與旅行聯合起來,到達一定例模?其次是持續效應,春夏是廣州鮮花開放的主季候,秋冬則要奇怪一些。讓秋冬也有花賞,人無我有,人有我多,如許的賞花經濟才有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