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建於民國時代 作風同一全市並不多見 建築文化遺產征集令 81919191 材料可發送至gzlishijianzhu@126.com 為挖掘廣州更多有價值的老建築,增進廣州建築文化遺產的掩護和活化,本報發出征集令,邀您一路“發掘”線索,將有價值的建築文化遺產寫入掩護名錄。這些建築應有主要的汗青文化價值、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或與重大汗青事宜、主要汗青人物有關,能反應城鄉成長和人文汗青。線索包含照片、圖紙、文獻、故事等材料。本報將酌情登載,並將線索推舉給市計劃局。 處於東濠湧西側的東沙角曾見證了近百年來越秀區的貿易成長。民國時代,跟著廣九車站和大沙頭船埠的完美,東沙角一帶成為廣州的水陸交通樞紐,再加上四鄉貨船、粵劇紅船多在東濠口集散,是以東堤、東沙角一帶十分繁榮。在民國鼓起的房地產開發燒中,東沙角建起了成片的騎樓。時至今日,許多騎樓已經荒涼落寞,但其同一的建築作風在全市並不多見,值得人們存眷和掩護。 本版文字/記者莫冠婷、周浩傑 圖/記者蘇俊傑(除簽名外) 69號線索 越秀南路47號東濠樓,東沙角路15~23號、25~31、53~71號,挹翠路13號、17號、21~31號、72~84號,東堤三馬路6~34號,東堤四馬路1~31號等連片騎樓建築群。 提名人 @古粵秀色 嶺南傳統建築 近代篇 推介 東堤三馬路 東堤四馬路 成片騎樓作風同一 記者訪問發明,東場地塊除了東園門樓、省港罷工紀念館、全國總工會舊址等文物以外,還有連片的騎樓建築群和民公民居建築,固然不是文物,但有機遇被推舉為汗青建築、傳統風貌建築。 東堤三馬路6~34號、東堤四馬路1~31號以及東沙角路25~31號門牌所包抄的建築,是一座大體量的中西合璧作風連片騎樓群,且騎樓數目之多,在廣州城區內也不多見。這些騎樓的作風較為同一,由清一色圓拱磚木構造建築物組成,有的依然用著木板障作門口。 本年80多歲的陳婆婆介紹,她在這裏已經住了60多年,“以前我也住得不遠,在很小時刻,這些騎樓已經存在了。”她表現,有的騎樓大門的磚石構造,是解放後才建上去的,以前全體都是木板障。陳婆婆稱,據她懂得,這片騎樓曾經做過倉庫。解放今後,這些騎樓成了公租房。 在這裏的馬老伯告知記者,因為這裏臨近四鄉貨船集合的東濠口,這些房子都是昔時的地產商蓋好後出售給從事儲運和加工業的商人,樓下用作堆棧或工廠,樓上為室廬。但新中國成立後生齒劇增,本來樓下的堆棧或工廠被改成了室廬,人也越住越擁擠。 隱憂 地塊內建百米高樓 三座騎樓何去何從 越秀南路東場地塊的最新掌握性具體計劃調劑自本月3日起在廣州市計劃局官方網站上公示。據報道,東園廣場是越秀區實行新型城市化成長的兩個重點項目之一,將打造為表現廣州作為孫中山公民革命策源地和國共合作主要汗青片斷的城市級廣場。此次計劃調劑提出,東園廣場改革規模為西至湛塘路、東園路,南至東堤二馬路,東至東濠湧邊,北至全國總工會舊址北側計劃路,總面積約15公頃。 依據廣州市計劃局的廣州東場地塊(AD0139治理單位)掌握性@!word!@詳細籌劃修改@!word!@看法征詢公示,個中AD013927地塊將會建一棟控高為120米的建築,用地性質調劑為二類棲身用地,兼容貿易金融業用地。該地塊在越秀南路與挹翠路接壤處,處於東濠湧西邊。 在將建120米高的回遷安頓房地塊(編號為AD013927地塊)上有3座騎樓建築:越秀南路47號老騎樓東濠樓、東沙角路53~71號連體騎樓以及挹翠路72~84號騎樓。
汗青 記憶 東沙角貨船雲集 地產商開建騎樓 在越秀區東濠湧西側,有一個處所叫“東沙角”。老一輩廣州人愛好說“唔使問阿桂”(即“工作清晰明確,不言而喻”之意),但許多廣州人未必知道這句話出自東沙角。 清末,東堤、東沙角一帶是廣州武官李世桂的重要權勢規模。據材料,李世桂原為五仙門(今海珠廣場鄰近)千總,靠賄賂升遷至駐守廣州東城的參將,負責保持大東門一帶的治安。 1900年,兩廣總督李鴻章為解決財務艱苦,同意開放廣州賭錢業,委派李世桂主持該項事務。然而,李世桂卻應用權柄貪汙,還勾搭黑社會,把持廣州東堤一帶的娼、賭和演藝界。民風學家王書奴在1932年出書的專著《中國娼妓史》中記錄道:1910年,李世桂與一幫龜頭聯手,在其時東堤最旺處建起高4層、平排16間的兩座大洋樓作酒樓兼倡寮,旁邊建劇場,取名“廣舞台”。4年後,廣舞台毀於火警,後來該地取名為“廣舞台二馬路”。 後來,李世桂罪惡敗事受到懲處,於是一首歌曲《問阿桂》在廣州城風行,歌曲的開首:“唔使問阿桂”就成了廣州家喻戶曉的風行鄙諺。 除了“唔使問阿桂”的掌故外,東沙角還見證了越秀區的貿易成長。據《越秀貿易街巷》記錄,清末,因為四鄉貨船、粵劇紅船多在東濠口集散,是以東堤、東沙角一帶十分繁榮。1886年,以天字船埠為中點的長堤大馬路修成,1907年銜接長堤大馬路的東堤大馬路建成。民國時代,跟著廣九車站和大沙頭船埠的完美,東沙角一帶成為現代廣州的水陸交通樞紐。 固然從清末到民國,當局一向想把東沙角、東堤、大沙頭一帶成長為全市最大的娛樂區,但這裏反而釀成了牛欄、豬欄、雞欄、柴欄等雲集之處。“柴米油鹽醬醋茶” 是廣州人舊時口頭禪,而“柴”是開門七件事之首,以前廣州人日常生存的燃料以燒柴為主。據材料,木料分為東江柴、西江柴和北江柴三大起源。東江柴是從粵東地域沿東江運來,柴欄重要散布在從東堤鐵橋(東濠湧流入珠江交匯處)至今北京南路一帶。 1927年,東沙角沙岸地上建起了長290米、寬14米的東沙角路。東沙角路有著連排騎樓街,是中國嶺南特點與西方巴洛克或羅可可建築裝潢作風的舊建築,也是在廣州近代最初的房地產開辟潮中建起來的。 然而,2013年2月,在東沙角路東側一段300米長的連排舊騎樓被拆得一座不剩。記者昨日訪問發明,被拆地塊今朝仍是廢墟。 現場訪問 越秀南路47號 東濠樓 60年前老茶肆人氣旺 越秀南路47號是一棟4層高的騎樓,講起來還有段“古”。據一向有存眷該樓的微博網友“@阿裏爸爸媽媽”表現,該騎樓是“越秀南路存有的老騎樓之一”。據他介紹,這棟樓曾經叫東濠樓,在2012年團一大廣場整飾工程時,從新粉刷了該樓外墻,並將樓頂的“東濠”兩字用水泥抹去。“@阿裏爸爸媽媽”表現,他父親曾說過,騎樓在曠廢之前曾是茶肆,“人氣相當高!因為接近東濠湧,所以取名為東濠樓。”他的說法也獲得鄰近一些街坊的佐證。 記者輾轉接洽到該棟騎樓的業主黃師長教師。黃師長教師以為,本身的騎樓並不會被拆。“比來才收回該樓,預備裝修了出租給人住。”據他經由過程父親及相幹材料懂得,1947年前已建好,隨後租給別人做茶肆。“1958年上下,由國度經租,二、三樓被用作廣東省交通廳的衛生所,後來則成為員工宿舍。”直到2007年,已移民到加拿大的黃師長教師一家才拿回該棟騎樓產權。後來又因地鐵6號線施工,地鐵公司為防止該樓在施工進程中坍塌,向黃師長教師租下了該樓,並一向空置,直到客歲歲尾租約才到期。 東沙角路53~71號騎樓 外觀簡練 有東南亞風情 東沙角路53~71號是處於東沙角路與越秀南路接壤處的一座連排的騎樓。這座大體量的騎樓樓高三層,外觀簡練,沒有太多的雕花裝潢,但有一個造型特其余圓弧轉角。 微博網友“@古粵秀色”介紹:“這座騎樓和大部門老城區的騎樓分歧,很有東南亞騎樓的風情。在民國時代,其北面還沒有高樓的時刻,這裏的騎樓就是直接體驗珠江吹來的冷風,是以,和東南亞一帶的沿海騎樓很類似。” 住在這裏跨越半個世紀的譚姨表現,這些騎樓在她爸爸小時刻已經存在,“1933年,他來廣州的時刻已經住在這裏。屋主是一位華僑。”對於這棟樓在之前的汗青,譚姨也不清晰,“然則據說李世桂住在這邊,具體哪一棟就不清晰了。”在改造開放今後,鄰近有蔬菜批發市場,這些騎樓的沿街一樓就釀成了賣菜的處所。現在,這裏的貿易已經雕落,今朝重要作為室廬用處。 挹翠路72~84號騎樓 只剩零碎住戶“留守” 挹翠路72~84號是連排兩層高的簡約作風騎樓,建於上世紀20~30年月。和老城區常見的騎樓比擬,該騎樓比擬低矮,相似南洋作風的騎樓;而拐進其鄰接的越秀南路,會發明越秀南路的騎樓比它“淩駕一截”。 記者現場訪問發明,今朝騎樓一樓的走廊今朝用鋼架作為支持。網友“@阿裏爸爸媽媽”說,在修團一大地鐵站時,為免於施工震撼對騎樓造成影響,地鐵建起鋼架支持騎樓。 今朝,騎樓一樓的商戶絕大部門都關門閉戶,只有零碎住戶在二樓棲身。鄰近一家食肆老板娘表現,該騎樓或在過年後原狀翻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