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學家:北方過了臘八就是年, 南邊臘月二十三才“祭竈入年關” 本報訊(記者羅樺琳)昨日是陰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北方地域忙著剝蒜制醋,吃臘八面臘八粥,南邊卻顯得靜靜靜。 與北方地域的“熱火朝天”比擬,昨日廣州陌頭顯著缺少過骨氣氛。一些超市推出關於“臘八”的食物,但特意前來買資料煮臘八粥過節的人不多。荔灣、番禺等一些保存傳統習俗最完全的村,也沒有任何過臘八的運動。走在廣州陌頭,很多市民更稱“不知今日是臘八”。從小在東山口長大的梁姨告知記者,知道有“臘八節”和“臘八粥”,但很少會留心是哪一天。 廣州民風專家曾應楓表現,廣州人年前過的節日也不少,好比冬至、年二十八等等,但臘八確切很少提,沒有過這個節的習慣,臘八似是典範的北方節日。 民風專家葉春生則說明,北方有“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正如南邊的“臘月二十三——祭竈入年關”。北方進入臘月後,氣象開端產生顯著變更,過臘八意味著進入年關。古時“臘”同“獵”,代表一年到頭有收成,進入年關就要祭拜寰宇,祈求來年也有收成。而廣東人過的“臘月二十三”,廣州人稱之為“小年”,要舉辦“祭竈”的典禮,其實與北方的“臘八”意義一樣,只是日子分歧。 “廣東也有人過臘八,不外重要在珠三角一帶,是客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習俗,但用來做臘八粥的資料已經有所分歧,好比北方多用小米、紅棗,而南邊則多用糯米、百合、蓮子等等。”民風專家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