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懷聖寺簡介 懷聖寺和光塔處於廣州市光塔路56號,別名“獅子寺”,俗稱“光塔寺”,道旁弧形圍墻上,塑有“懷聖遺基”4個大字,墻後矗立有一酷似燈塔的高塔,墻旁廟門門額有效阿拉伯文書的“清真寺”3個字。建於唐初,是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後最早樹立的清真寺之一,與揚州仙鶴寺、泉州清凈寺、杭州鳳凰寺齊名。為紀念伊斯蘭教開創人“至聖”穆罕默德,故名懷聖寺。是中國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築。1997年被列為廣東省省級重點文物掩護單元。現為國度掩護文物。
懷聖寺地處古阿拉伯商聚居的“蕃坊”。唐高祖武德年間(618年—626年,伊斯蘭教開創人穆罕默德派門徒4人來華布道,個中的艾比·宛葛素於唐貞觀初年經海上絲綢之路在廣州上岸,開端在中國布道。貞觀元年(627—649年),阿布·宛葛素和僑居廣州的阿拉伯人捐資建築了這座清真寺,為紀念穆罕默德,故取名“懷聖”。又因寺內有一光身柱形塔,故又稱光塔寺。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曾毀於火,7年後,正十年重建;現存建築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規制。1949年後,懷聖寺進行過三次較大範圍的修葺,根本堅持了原有建築風絡。 寺有教民約2O00戶,600O多人,多半為回族,奉行格迪國教禮。寺內藏有元代至民國中丈、阿拉伯文碑、匾共40余方。懷聖寺經常有國表裏旅遊者來寺禮 拜或參觀。同時,招待了很多穆斯林國度高等其余拜訪團。近年來,該寺本身也組團出訪了伊朗、馬來西亞等國和香港。
二、建築特點 懷聖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966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53平方米,個中大殿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在 主軸線上依次建有三道門、看月樓、禮拜殿和藏經閣;光塔在寺西南角,還有回廊和碑亭。光塔始建於唐代,高 36.3米,青磚砌築,塔身圓筒形,向上有收分,表層塗抹灰砂,塔身開長方形采光小孔,塔內設二螺旋形樓梯,雙梯繞塔心回旋而上,各自縱貫塔頂。塔頂原有 金雞,可隨風扭轉以示風向,明初為颶風所墜。頂部用磚牙疊砌出線腳,上砌尖形頂,為1934年重建。此塔為國內現存伊斯蘭教建築最早最具特點的事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