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斯洛特湖:映照著偉人的身影 “走進俏麗村 挖掘人文出色”系列報道之十 湯和平 羅修雲 外埠遊人走近湖南長沙縣開慧鎮,都邑對這裏的一個洋名稱——“斯洛特小鎮”、“斯洛特湖”、“斯洛特水街”覺得好奇。本來,本地當局起這個洋名兒,為的是紀念出生於本地的一位異常了不得的人物——有名倫理學家和教導家、毛澤東的先生與嶽父楊昌濟師長教師。本來,楊昌濟師長教師在英國留學時代,便棲身在超凡脫俗、具有純樸村莊風景的斯洛特小鎮。本地當局為了將人文景觀、革命故事和天然景觀聯合起來,專程選址在該鎮葛佳山集鎮焦點區,打造了一個具有濃烈歐洲風情的以“斯洛特”定名的旅行景觀區域,斯洛特湖是個中最具魅力的景區之一。初秋的一天,我們在鎮當局幹部李軍良的陪伴下來到斯洛特湖邊,但見湖中回廊彎曲,岸邊綠樹成蔭,近處鎮靜的湖水波光漣漪,遠處青山含黛翠意甚濃,時有白鷺飛翔於湖面之上。固然其時的氣象顯得有些陰森,但這抹清爽的湖光山色照樣引來了不少旅客立足流連,賞讀面前美景。 水波漣漪的斯洛特湖,映照著偉人楊昌濟的身影...... 1913年,一個在國外遊學9年的念書人回到了家鄉湖南長沙。這小我的回籍,引起了其時湖南教導界的看重。之所以叫遊學,是因為這個念書人,不只是在一個國度留學,而是在日本、英國、德國、瑞士等多個國度考核進修,時光先後達9年,先後修習哲學、倫理學、教導學,如許學貫中西的人天然炙手可熱。其時的湖南省督軍兼省長譚延闿據說他回來了,下帖邀請他擔負省教導司長。這種在常人看來夢寐以求的大功德,卻被這個念書人婉拒了。正在眾人困惑不解的時刻,這小我卻接收湖南省立第一師範黌舍的聘任,擔負該校的一名通俗教師。 這小我就是楊昌濟,字懷中,生於1871年,長沙縣板倉人,人稱“板倉楊”。他出生於耕讀世家、書香家世,高、曾祖父都是“太學生”。祖父楊萬英是“邑庠生”,但沒有做過官,平生在故鄉以教書為業。父親楊書祥,字書樵。母親向氏,平江縣石洞人,其父出生進士,做過前清國子監學錄,乃詩書世家。向家與楊門第代攀親,對楊家後輩影響甚深。 楊昌濟7歲進館啟蒙,蒙師是本身的父親楊書祥。不幸的是,入學第二年父親便病逝了,母親也接踵放手歸西,這給他的童年蒙上了濃厚的暗影,榮幸的是持續獲得了外婆家(向家)的垂問咨詢人與安慰。1888年,17歲的楊昌濟與表妹向仲熙娶親,1901年,生下了楊開慧。 1898年,楊昌濟進入嶽麓書院念書,積極加入譚嗣同、唐才常等在湖南組織的維新改進運動,參加了他們組織的“南學會”,藉此機遇向譚嗣一致求教授教養問,交換思惟。戊戌變法失敗後,楊昌濟識破了科舉功名的虛假和無用,從此絕意宦途。合法楊昌濟隱居鄉下,覺得徘徊苦悶、前程迷茫的時刻,他的好同夥、有名革命黨人楊毓麟從日本寫來了一封信,要他東渡日本,去進修西方先輩的科學技巧。在時期思潮的感召和親朋的勉勵支撐下,楊昌濟萌發了留學日本、追求拯救中華古國前途的意念。於是,在1903年陰歷2月初,他毅然離別了故土,分開了親愛的妻兒,從長沙搭船漂洋過海,奔赴日本。行前他改名“懷中”,表現本身雖身在番邦,卻心懷中華大地。 他先後在弘文學院、東京高級師範黌舍進修,主攻教導學。1909年考人英國扼北澱大學,主攻哲學和倫理學。此後在德國進行短期考核,於1913年春回國。他回國後為什麽辭謝仕進而選取從教呢?因為他以為:“從政治上求變,變之自上者也;從教導上求變,變之自下者也。變之自上者效速而易遷,變之自下者效遲而可久。高以下為基,吾寧自教導始矣。”所以他說:“欲救國度之危亡,舍從事公民之教導,別無他法。”為實現教導救國的妄想,楊昌濟決心投身教導,為中國的新生造就棟梁人才。為了剖明心誌,他還寫了一副春聯,叫“強避桃源作邃古,欲栽大木柱長天”。 那麽,這位大誌勃勃的先生,實現了他栽種大木的幻想了嗎?在他的學生中,有沒有日後成為國度柱石的呢? 楊先生的學生許多,個中就有: 蔡和森:我黨早期卓著的引導人和工人活動首腦; 向警予:中共第一個女中心委員; 何叔衡:中國共產黨開創人之一; 最著名的當然是建國首腦毛澤東了。 毛澤東與楊昌濟的交往始於 1913年秋。現存的毛澤東的筆記 《課堂錄》中修身課部門的內容,就是1913年10月至12月聽楊昌濟授課的記載。因為楊昌濟學識廣博,貫通中西,加之平易近民,誨人不倦,所以毛澤東對他十分尊重,課余經常與石友一道去楊家就教、交心。《達化齋日誌》1915年4月5日就曾記有楊昌濟對毛澤東的評價,以為毛雖農家出生,“而天資英俊若此,殊為可貴。余因以農家多出異材,引曾滌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1918年4月,毛澤東、蕭子升、蔡和森等創建新民學會時,其21個“根本會員”,除羅章龍外,均系楊昌濟的學生。所以毛澤東在《新民學會會務申報》中談及學會緣起時,側重指出,除時期的影響外,個中一個主要原因,“則諸人大都系楊懷中師長教師的學生。與聞楊懷中師長教師的緒論,作成一種斗爭的和向上的人生觀,新民學會乃從此發生了”。楊昌濟到北京大學任教後,仍十分關懷剛從一師卒業的毛澤東等人的前程,他不僅鼎力支撐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湖南組織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並且介紹毛澤東到李大釗主持的北京大學藏書樓工作;對毛澤東等1919歲尾組織的驅趕軍閥張敬堯運動,也積極支撐。去世前,他還致函章士釗,請托他今後多關心和扶攜提拔毛澤東、蔡和森:“吾慎重語君,二子國內人才,前途弘遠,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1920年1月17日 楊昌濟病逝,毛澤東十分悲哀,與蔡元培、章士釗、楊度等聯名宣布啟事,高度評價了楊平生的教導事業,並提議捐資,撫恤楊的遺孤。同年,毛澤東與楊昌濟的愛女楊開慧娶親。 楊昌濟對青年毛澤東的思惟影響深遠並且是多方面的。 從政治方面來說,起首表示為灼熱的愛國主義。楊昌濟生存的時期,恰處國際本錢主義從自由競爭進入壟斷本錢主義,即帝國主義時期。為了瓜分市場,牟取中國便宜的資本和勞動力,地處中國近鄰的日本帝國主義表示得特殊貪心。他曾回想,在日本東京高級師範黌舍聽到講西洋汗青的日本先生說,中國人與羅馬人同,惟寶愛其文化;雖外人入主其國,茍不傷其文化,即亦安之。其時貳心裏就覺得,日本人不懷好意,頗有入主中國的思惟,值得國人留意。所以楊昌濟在授課時經常接洽實際,以王船山的民族主義教導其學生。楊昌濟的這些教導,在青年毛澤東心中留下了深入的印象。所以當1915年1月日本當局向袁世凱當局提出消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時,立刻激起了毛澤東等人的憤慨。楊昌濟還在一師師生編印的揭穿日本侵華和袁世凱賣國罪惡的《明恥篇》一書的封面上寫下豪言壯語:“蒲月七日,民國奇恥;何故報仇?在我學子!”恰是這種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鼓勵著青年毛澤東在尋求救國救民真諦的途徑上,披荊棘,百折不撓。 在文化觀方面,楊昌濟主意從現實動身,準確看待本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外來文化。他說:“夫一國有一國之民族精力,猶一人有一人之個性也。……善治病者,必察病人身材之狀況,善治國者,必審國度特異之情況。吾人肄業海外,欲歸國而致之於用,弗成不就吾國之情況深加研討,何者當因,何者當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了然於心,確有把握爾後可以合適本國之情況,而善應宇宙之大勢。”基於這種熟悉,楊昌濟既否決“留學迷”和“全盤歐化”的主意,也否決閉關自守的“國學主義”。這種文化觀使毛澤東能避免五四時代很多人在文化問題上的絕對化的情勢主義辦法,準確區分中西文化的長處和缺陷。例如,1917年8月23日毛澤東在致黎錦熙信中就指出:“懷中師長教師言,日本某君以東方思惟均不切於現實生存,誠哉其言!吾意即西方思惟亦未必盡是,若幹好多之部門,亦應與東方思惟同時改革也。” 楊昌濟平生十分看重哲學思惟的研討,以為“人不聞道,是謂虛生”,又說:“近世各類科學,各研討宇宙現象之一部,哲學則以宇宙之全部為其研討之目標物,故學問以哲學為最終。宇宙為一全部,有貫通其間之大原則,宇宙間所有一切之現象悉自此大原則而生,吾人當沉思默會,洞曉此大原則,所謂貫通大原也。”這深入地影響到青年毛澤東。1914年冬,以楊昌濟為首組織了一個哲學研討小組,其成員有毛澤東、黎錦熙、蔡和森等人。楊昌濟推舉給小組的讀物是啻洋哲學、倫理學和宋明理學。毛澤東將楊昌濟翻譯但尚未出書的 《西洋倫理學史》譯稿借來,整整抄了七個筆記本,賣力地進行研討。其時,毛澤東傳播鼓吹:“夫本源者,宇宙之真諦。世界之生民,各為宇宙之一體,即宇宙之真諦,各具於人人之心中,雖有偏全之分歧,而總有幾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為號令,世界之心其有不動者乎?……故愚認為,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革哲學,改革倫理學,基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惟。” 楊昌濟道德崇高,對倫理學有很深的成就。是以,在人品和人格上也給了毛澤東等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恰是從重人格自力和進德求學的立場動身,楊昌濟曾尖利地鞭撻封建的家族主義及社會上的各種成規陋習,諸如訛詐虛假、吊兒郎當、鋪張糟蹋、無謂的應酬、打牌賭錢等等。這些均影響到青年毛澤東。毛澤東在《〈倫理學道理〉批註》中對“三綱”的批評,以及他和戰友們在新民學會成立時提出的“不虛假”、“不懶散”、“不糟蹋”、“不賭錢”、“不狎妓”等規律,就光鮮地反應了這種影響的陳跡。其次,楊昌濟宣揚和介紹的西方近代資產階層思惟家關於自由、平等、泛愛,個性解放、人格自力的思惟,也深入地影響了青年毛澤東。這種影響凸起地表示在毛澤東的《〈倫理學道理〉批註》之中。針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獨裁主義的弊病,楊昌濟死力宣揚資產階層小我主義,但為了避免極端利己主義的弊端,他提出了一個“有公共心之小我主義”的概念。這一概念為青年毛澤東所繼續,即 《(倫理學道理〉批註》中的所謂“精力之小我主義”。 從政治、文化、哲學、倫理學和人格教養等等方面,都能看出楊昌濟對青年毛澤東的思惟的影響,有些影響還相當深入。1936年他在和斯諾的談話中說:在一師進修時代,“給我印象最深的教員是楊昌濟,他是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後來我同他的生存有親密的關系。他傳授倫理學,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一個道德崇高的人。他對本身的倫理學有強烈崇奉,盡力勉勵學生立誌做有益於社會的正大光亮的人。” 楊昌濟與毛澤東之間,不是一般的師生關系或翁婿關系,而是有著深入的思惟文化的血脈接洽。在某種水平上說,楊昌濟是青年毛澤東的精力導師,是青年毛澤東走上民主革命之路的引路人。毛澤東日後成為國家棟梁、國度棟梁、建國首腦,不僅造詣了一個共和國,也成全了楊昌濟“欲栽大木柱長天”的妄想。 假如說巨人毛澤東背後,有兩個最親、最敬、對他影響最大的親人,那麽,一個是楊開慧,一個是楊昌濟;一個是他的“驕楊”,一個是他的“泰山”。 長沙縣楊開慧舊居門楣匾牌上刻的是“板倉”二字,那是板倉師長教師楊昌濟的老屋。百年滄桑,土磚、廊柱、門窗的色彩退得越來越淡,但周邊的樹林卻更加旺盛青蔥。楊昌濟的思惟、魂魄、血脈也已浸潤烙印在了這片地盤之中。圖1:中年時期的楊昌濟。圖2:始建於清末並經多次補葺的楊昌濟、楊開慧舊居。圖3:波光粼粼的斯洛特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