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秋影(一三零)姑蘇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處於姑蘇城西古運河畔楓橋古鎮,建於六朝時代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唐代貞觀年間,傳說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曬台山來此住持,更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汗青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台甫寺之一。 寒山寺殿宇大多為清代建築,重要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廊、楓江樓、霜鐘閣等。 寺前的和合太湖石,由寒山拾得首倡的“和合”思惟已成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中的主要構成部門。 重建的普明塔院,仿唐浮屠氣概宏偉,停止了寒山寺600余年無塔的汗青。 寒山寺的“世界第一佛鐘”為仿唐式的古銅鐘,總重量為108噸,鐘高8.588米,鐘底裙邊最大直徑5.188米,鐘面主體銘文《大乘妙法蓮華經》共69800字,鐘面上總共有銘文70094個字。大鐘裙邊上鑄有九幅精巧的飛天圖及六銑口裙邊。全部鐘體造型浩蕩、厚重、秀美,是一件反應現代中華梵鐘文化的藝術珍品。 與大鐘同時奠定的大碑,號稱“中華第一詩碑”,主體高度為15.9米,總重量為388.188噸。個中,碑帽高3.64米,寬5.5米,厚1.46米。碑身高10.26米,寬5.3米,厚1.3米。碑座高2米,上沿寬7.07米,下沿寬7.27米,上沿厚2.60米,下沿厚2.80米。碑的正面,雕刻有清俞樾所書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一首,共28個大字,45個小字,最大的字為0.8×0.8米。 在大碑的後頭,雕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共289個字。大碑上共鐫刻有28條蛟龍。大碑聳立在一個水池中,以寄意張繼夜泊楓橋時,水波漣漪,漁火點點的情景。 2008年11月,經中國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核定,寒山寺大鐘、大碑入選“吉尼斯”名錄。 寒山寺的結構與眾分歧:一反寺廟廣泛朝南的通例,它的山門是朝西的。 寒山別院是個弗成多得的好行止,它長年綠滿視野,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映輝。 在高雅的松茂亭內立一塊按照我國革命前驅、中國共產黨的開創人之一李大釗手書《楓橋夜泊》詩碑。李大釗同誌的這件墨寶寫於1919年,原件收藏於中國革命博物館。 江村橋橋堍與廟門之間這垛黃墻稱照壁,墻上"寒山寺"三個大字為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古樸蒼勁。 寒山寺的廟門為何朝西?寒山寺老住持性空法師說過四個字:"隨機應變"。隋代開的大運河,至唐宋之際日益忙碌;姑蘇是水鄉,山門朝西靠河畔,便於路過的商賈、船民、農人、信徒搭船來此朝拜進香。 西方是佛祖棲身地,又稱神仙世界,光亮聖潔,無一切懊惱,山門朝西也表現崇拜神往佛國聖地,一舉兩得。別的,依照五行學說,水能克火。歷代寺僧以大運河的水來克火,所以汗青上寒山寺曾寧靖了幾百年。 然而,僧人的苦心仍逃不脫人世災害。元未遭戰火;明代兩次火警;清代也是兩次,個中一次是戰火,銷毀了這座古寺。如今的寒山寺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重建的。 廟門兩旁兩棵古樟,郁郁蔥蔥。黃墻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於楓橋夜泊詩。 景點廟門是2010年新建的,氣概巨大,建築作風是仿清陳夔龍修葺的廟門。百年前陳氏所建的廟門盡管也是三個門洞,但只有中央門可以通行,而其它門弗成通行,稱“一實二虛”。現在的廟門三個門洞皆可通行,皆都“務實”了。 新山門正面中央門洞上方嵌“寒拾遺蹤”匾額,門洞兩旁刻有一幅楹聯:尋跡一千年瓶缽,遁形石壁寒巖,於閶闔門外,別開勝境;化身三百首詩篇,飛錫西天東土,豈宋明之間,杯渡瀛洲。 兩個小門洞上方刻有一幅集字匾額,左首為“鐘聞鷲嶺”,右首為 “路接曬台”。 後頭中央門洞上方嵌“妙利宗風”仿刻石碑,兩旁亦嵌有一幅現代書法家啟功撰寫的楹聯:船停子夜,漁火丹楓,來看六朝古寺,到現在疑是三千塵外界;霜落九天,寒山皓月,枕眠十裏橫塘,聽此際依然百八靜中音。上下兩個門洞上方匾額左首為“談經地”,右首乃 “選佛場”。 從照壁雙方的大門進去,經由一片闊地,就是寒山寺的廟門。廟門口兩旁各有一尊石獅,活靈巧現、威風凜冽,鎮守在寺院門口。石獅旁邊分離長著一棵古老的樟樹,如同兩位慈眉善目標白叟,站在門口笑迎八面來客。 廟門上方掛一匾額,上書“古寒山寺,落款雲陽程德全題。 邁進殿門,迎面是鎏金危坐,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像前有寒山寺性空法師撰寫的春聯:“大肚鼓圓,能容世界難耐事;滿腔歡樂,迎接世間有緣人。” 彌勒坐像後面是一立品韋馱天將,被稱為“護法韋馱尊天菩薩”。其旁邊也有一副春聯,上聯是“韋馱天將,惟護南彌三世界”;下聯是“菩薩化身,不到北俱一盧洲。” 原釋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師長教師說過:釋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門,要汲取釋教文化精髓,發揚"人世釋教"精力,為兩個文明扶植辦事。他還說:"人世釋教"重在凈本身的身心,重在有利有益於社會人群。如和尚植樹造林,行醫施藥,勸人從善等不堪列舉。 向前走,這裏是寒山寺的主庭園,樹木蔥郁,可謂僻靜佛地。 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翰林學士姚希孟題書的"寒拾遺蹤"。 另一側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題書的"妙利宗風",八個遒勁英俊的大字,簡明簡要所在出了寒山寺1480多年來的汗青。 寒山寺的羅漢堂匾額由中國釋教協會副會長茗山法師題書。
五百尊羅漢都是香樟木雕成的鍍金羅漢,是清代雍正年間的文物。五百羅漢就是釋跡牟尼的五百門生,羅漢能到達三個境界:一、不受死活輪回之苦;二、不貪,無懊惱,永遠進入涅盤狀況;三、受天人贍養。 羅漢堂中心聳立著一尊觀音銅像,高2.5米,重1.5噸,是由日本宗教畫院、日本禪宗畫家協會贈予的。 大雄寶殿前天台上的鐵香爐上鑄"大化陶熔"四字,"大化"意為"佛的教化","陶"比方培養、造就,"熔"可作熔鑄金屬或澆制成器具時用的模子解。綜合四字就是:按釋教教義規範造就信徒,使頑者歸化,脫胎換骨。暗示佛的神通寬大。 這裏是寒山寺正殿大雄寶殿,飛甍崇脊,據角伸展。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露盤,是僧人就餐前放飯盛水,以供所謂餓鬼食用的器具。 露台中央設有爐台銅鼎,鼎的正面鑄“一本正經”,後頭鑄“百煉金鋼”。宗教傳說:有一次中國的和尚和道士起了紛爭,較勁看誰的經典耐得住火燒。佛徒將《金剛經》放入銅鼎火中,經籍安然無損。為了頌贊這段舊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資紀念。 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為原江蘇美協副主席謝孝思題書。 殿內庭柱上吊掛著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千余年佛土肅靜,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浪潮音。” 大雄寶殿正中嵬峨的須彌座用漢白玉砥礪砌築,晶瑩雪白。蓮花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誌安詳。 佛祖左邊站立的眉毛雪白的長者名叫迦葉,佛祖右邊站立的年青者叫阿難,他們是如來的得力門生。佛祖去世後,迦葉在靈鷲山主持了釋教信徒第一次聚會會議。阿難是佛祖的堂弟,聰慧聰明,善於記憶,追隨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話語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成為佛經。 兩側靠墻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鍛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乃由釋教聖地五台山移置於此。 1.降龍羅漢 2.坐鹿羅漢 3.舉缽羅漢 4.過江羅漢 5.伏虎羅漢 6.默坐羅漢 7.長眉羅漢 8.布袋羅漢 9.看門羅漢 10.探手羅漢 11.尋思羅漢 12.騎象羅漢 13.歡樂羅漢 14.笑獅羅漢 15.高興羅漢 16.托塔羅漢 17.芭蕉羅漢 18.挖耳羅漢 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分歧,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描繪像,而不是海島觀音。畫像出自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手,用筆勇敢粗獷、線條流利。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說笑風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word!@披頭披發@!word!@,憨態可掏。 寒山寺大雄寶殿的特點在於殿的後面。一般寺院中右側木架上掛一口鐘,左側木架上放鼓,表現落發人晨鐘暮鼓的修煉生存,但這裏右側吊掛著的鐘與眾分歧,這就是日本仿唐青銅乳頭鐘。鐘上的銘文滿是漢字,為1905年的日本輔弼伊藤博文所寫。 所謂晨鐘暮鼓,乃是古時唐代一種計時方法:淩晨敲鐘,一天開端;晚間伐鼓,一天勞作停止。寺廟堅持古風,迎接淩晨敲鐘,晚上伐鼓停止一天佛事,也稱功課。 鐘右邊墻嵌有清代釋教居士大鶴山人鄭文焯畫的指畫"豐幹像"。豐幹僧人是寒山、拾得的師父。但也有人以為這幅刻像是寒山。墻上兩側壁內鑲嵌很多書條石,刻有歷代詩人詠寒山寺的詩36首。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浮屠和住持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了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泥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