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的畫以潑墨花草和蔬果為重要題材,統籌人物山川。他的作品公以為"重、拙、大"。用筆鎮靜有力,沒有輕狂輕飄之意,是為重;天然卻無斧鑿之痕,稚氣洋溢,無邪一派,是為拙;氣概磅礴,渾然眾人,是為大。
吳昌碩畫得最多的是梅花。宋以來,畫梅眾人代有人出,如王冕、陳憲章、金農、汪士慎等,他們所畫梅花各具特點,極盡梅花的清韻、艷麗、傲然、孤絕,依靠了畫家的精氣神。吳昌碩畫梅也有本身的獨到之處。他愛好表示老梅,並且將老梅的錚錚鐵骨與幽香欲放的花朵形成光鮮比較,發生強烈的視覺後果,有一種喚春歸來、掙破冬的樊籠的感到。無論是《梅石圖》《梅花圖》,照樣《梅蘭》《紅梅》等,無不如是。 吳昌碩畫梅少有全樹,也非千枝萬蕊,他老是把情況和藹氛省略到不克不及再添置一筆,有如特寫鏡頭,既過細,又真切,得梅花之真性靈,的確是劃金刻石的佳構。《梅石圖》等多作於吳昌碩古稀之年,不止一幅。個中一幅作於75歲,梅為主,石為客,交相輝映。應用篆法,疏闊縱放,氣概捭闔。點點梅花,疏密有致,極富節拍之變。焦墨枯筆,順來逆去。枝丫縱橫,曲中求直,蒼勁之極。花以焦墨圈勾,精致而怒張,仿佛想要從枝上擺脫,淩空而去。觀者仿佛置身於月色輕籠、花影橫斜的意境之中。詩曰:“梅溪程度橋,烏山睡初醒。月明亂峰西,有客泛孤艇。除卻數卷書,盡載梅花影。”詩畫珠聯璧合,互補其境,令人悠然忘返。題有此詩的《梅石圖》《 》不下十幅,件件分歧,各有所長。充足表現了吳昌碩的愛梅情結和梅之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