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記》是吳昌碩71歲時為紀念西泠印社成立而書寫的碑文,辭章與書法俱佳,是吳昌碩人書俱老時代小篆藝術風儀的佳構。 吳昌碩書法收支秦、漢金石碑刻,篆、隸、行草各體均臻極高的藝術水準。在清代書壇上,特殊是在篆書範疇內,吳昌碩堪稱是一座幾乎無法超越的岑嶺。他早年依傍楊沂孫和吳大澄,曾臨習《泰山刻石》和《瑯玡台刻石》等小篆名品,後收支鄧石如和吳讓之。最終專攻《石鼓》,用筆渾厚厚重,恣肆爛漫,如黃河之水,一瀉千裏,結字茂密緊湊,正奇互用,在體勢上右肩上聳,參錯誤落,個性極為光鮮。在散布上疏密有致,避讓得宜到達了雍容莊重的後果。用墨則以濃濕為主,飽墨鋪毫,意韻活潑,有時墨盡筆枯,更添蒼莽真誠之趣。吳昌碩在篆書可能的規模內,將書寫性施展到了極致。為傳統篆書開拓出一個極新的境界。 吳昌碩篆書的《西泠印社記》,可以說是表現他這一極新境界的範例之作。 《西泠印社記》在用筆上,打破了秦漢以來小篆筆畫一味平均的通例,顯著地增長了提按動作,行筆速度也有緩急之別,使線條出現出粗細的變更,采取中鋒、側鋒、藏鋒和露鋒等相聯合的用筆方法,使線條形成多外形、多勢態的的筆畫,筆力雄壯、筆意恣肆,毫無相同之感。這在吳昌碩之前的篆書都是不曾有過的用筆方法。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在書寫時融入了隸書和楷書的筆意。是以,在臨習時,起首要明白其筆法的根本特點,領會吳昌碩篆書在起、行、收時豐碩多變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