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字方面,《西泠印社記》也分歧於傳統小篆均勻平整的結體特點,而是采用了卻體錯落的結字軌則。大篆在結字上似乎也存在著參錯誤落這一特色,但不敷顯著,總體上依然尋求的是平衡之美,而吳昌碩在《西泠印社記》中把結體的錯落推向了極致,使其篆字浮現出跌蕩放誕多姿的字形特點。可以說,對小篆這種在結字上的改革也是吳昌碩的獨創。此外,在臨習還要留意不宜過於強調垂腳,中宮也不宜偏上,要有“蜾扁”之趣。 作為一篇紀事文章,《西泠印社記》是寫在大約高寬為4:3的界格內,因而在章法上整篇分列整潔,氣宇連貫。臨寫此類章法的篆書要留意字不要頂格,周圍要留有必定的距離作為行距字距,格中每字巨細形態也要略有分歧。如許,能力在通篇整潔的章法中浮現出變更來。 1957年,觀樂樓辟為吳昌碩紀念室。樓前掛有兩幅楹聯,門前一幅為:“刷雲起高閣,疊石疏流泉”。由韓靖庵書,描述了其時掘地建樓、疊石疏泉的情景。外側一幅為:“合內湖外湖景致奇觀都歸一覽;萃浙東浙西人文清秀獨有千秋”。許炳璈撰,程十發(1979年)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