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3從東京前去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白川鄉合掌村落,最早照樣在1999年從日本刊行的“日本民居”郵票第五組知悉這處所。從東京前去,是從日本東岸向西橫跨本島,估計旅程四個半小時,上午九時從東京動身,在路上短暫歇息和午餐,山勢漸高、雨雲濃厚,不時穿越地道,下晝四時後雨越下越大,眾人不禁焦躁起來,大巴已開了七個小時。紛歧會大巴穿過一個7公裏長的地道,左側湧現了著名已久的合掌村,這時大雨傾盆,時光是十六時卅分,而景點是十七時關門。沖鋒的速度奔向村,頂著大雨無法拍照,只能420日元買了把雨傘,從泊車場、辦事點得過一座名為“重逢橋”的吊橋能力進入村,橋上望著雨霧圍繞的群山,腳下湍急奔跑的莊川流過,泛著白浪,怪不得稱為“白川鄉”,但這湍急的溪流名為“莊川”,是流入著名的黑部川匯入日本海,雖逢大雨,川流仍清沏呈微藍色,不似我們的河水常成渾黃湯水。
流入日本海的莊川
日本海的暖流帶來充分水汽,故而夏日多雨冬季多雪。村的風景秀美,依著山坡而建的合掌屋真是奇觀。巨細紛歧、高矮不等的合掌屋錯落有致地分列開來,情景蔚為壯觀。合掌屋的屋頂外型如同兩只手掌合攏作揖,蓋著厚厚的蒲葦草頂,像是一本打開倒扣的硬皮書。這是三四百年前棲身民,為了順應山谷情況,創造了這種炎天可以通風蔽日、冬天可以招架北風的草頂板屋。板屋屋頂設計成60度銳角的正三角形,這個角度可使屋頂最大限度地承載厚重的積雪,同時讓過高的積雪天然滑落。應用當場取材的幹草堆疊籠罩屋頂以及把合掌屋建成南北朝向,也是斟酌到使板屋與山脈成垂直走向,借此阻攔順著地勢刮下來的北風,並調節日照量,使板屋冬暖夏涼。 1935年,德國建築學者布魯諾最早向世人介紹合掌村,他在日本進行民間室廬樣式查詢拜訪,不禁贊譽“合掌造”是“極端合理”和“相當罕有的傳統庶民建築”,堪與京都“桂離宮”建築美學相提並論。隨後所著《日本美的再發明》一書,向全世界鼎力推介白川鄉深邃的人文底蘊。 合掌屋有的仍為村民棲身,有些辟為民宿--可住宿,或商鋪酒店,門前均有標識,民居不克不及隨便進入,這是民居
下圖是民宿
下圖是商鋪酒店
今朝荻町另有59家合掌屋為民居,但有20家房子已改作家庭旅宿、市肆,酒店等,跟著旅行開辟,可能會更多轉向貿易。時光飛快而過,趕回景點辦事台購了一套合掌村明信片(300日元),送了二枚蓋上紀念章(惋惜紅印泥很淡),投入紅色郵筒。戀戀不舍分開合掌村,景點特為我們遲關十分鐘。遺憾的是沒有時光細看,屋內構造、設置、基本沒進去看。 下圖是村中的宗教建築本覺寺
茅草舍頂的木構不消釘子,靠繩子固緊,確保冬季豪雪不會坍塌。
白川鄉!雖車馬勞頓遠山阻隔,確是值得一到,不愧被譽為“心靈的世外桃源”、“心靈的家鄉”。
7月10日收到了從白川鄉寄回的明信片,郵戳英文是岐埠縣,查了材料,現存的五個合掌村散布在沿著莊川窄長的山谷中,分屬富山縣和岐埠縣。個中以此次浮光掠影的擁有114棟“合掌屋”的荻町最壯觀。屬富山縣的是五箇山合掌村。 別的有些合掌屋疏散在山谷偏遠處,也由當局遷徙集中掩護。
材料: 1995年,處於日本重要大島本州中部偏遠的高山河谷間的三座農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村落――荻町(Ogimachi)、相倉(Ainokura)和菅沼(Suganuma)處於汗青上稱作白川鄉和五屹山的地域,那邊山高1500米。一條名叫莊川的河道自南向北流經該地域,流入日本海,由於山坡峻峭,這裏的大多半村落都處於沿河谷的一條狹長地帶上。這些農舍都是最高成長的日本木構造衡宇的範例。到19世紀末,在白川鄉/五屹山地域的93個村落裏還有1800座如許的房舍。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良,山區的生存方法也有了劇變。很多傳統的衡宇消逝了,很多奇特的村莊風景也遭到損壞。在本世紀內,所有合掌式的衡宇已消逝了92%,而大多是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時光內消逝的。 日本郵政1999.2.16 刊行的合掌村郵票首日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