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身穿和服的女子從東京上野的一幅競選海報前走過) (富士山河口湖的野鴨) 西裝、筷子與環保 日本果真是個講求禮節的民族,地鐵裏的上班族個個衣冠楚楚,像我如許穿T恤、牛仔褲的反而顯得有些另類。在行前的赴日解釋會和文字資料中,主辦方多次提示我們必定要帶正裝,以備正式場所之用,不然會被以為失儀。一想到在30多度的炎炎夏季裏也要穿西裝、打領帶,男士們難免面露難色。 真正到了日本之後,卻發明他們的著裝規則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嚴苛。一些與我們會見的官場人士(包含國會議員、當局官員等)僅僅身著襯衫罷了,有的連領帶也沒打。本來,面臨能源日益趨緊的狀態,日本近兩年提議了一場掌握空調溫度的活動,穿便裝上班也就天然成為一種趨向。 日本人的環保意識是被實際逼出來的,也是被汗青上的慘痛教訓逼出來的。20世紀50-60年月的日本曾是世界著名的“公害列島”,1956年產生的水俁病事宜就是一路典範案例。從60年月開端,日本痛定思痛,加大情況立法和情況治理力度,才逐漸走出了困境。今天的日本,情況優先的觀念可以說已是深刻人心。拜訪時代,我發明很多日本同夥遞來的咭片上印有“再生紙”字樣;賓館衛生間的手紙也都是可降解的。 不外,也有一個現象讓我有些不解:在如許一個看重環保的國度,一次性木筷卻在餐館酒坊裏普遍應用。我不清晰臨盆這些筷子的木材來自哪裏,但2004年10月國民網上一篇報道的題目是如許寫的:《日本奢靡花費中國叢林,257億雙筷子96%來自中國》。 (圖中的運河是北海道旅行天堂小樽市的標記性景觀,40年前差點被當局填掉建成馬路,市民們掀起一場聲勢浩蕩的運河掩護活動,最終留住了這條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