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2007年12月16日(周日) 路線:軍畑車站 -> 高源寺 -> 常福院 -> 高水山(759m) -> 巖茸石山(793m) -> 惣嶽山(756m) -> 禦嶽車站(240m) 海拔差:553m 氣象:晴 人數:獨行 徒步距離:7.8km 徒步時光:4小時(10:00—14:00,含歇息時光約1小時) 心境記載: 此次出行可謂是一波三折:開端是盤算15號周六去的,成果鬧鐘沒有把我鬧醒,醒來已經是9點多了,決議改到第二天去;16號的早上,醒來已經是7點多了,也不記得是昨晚忘了訂鬧鐘照樣又沒鬧醒,遲疑了下,看著窗外明媚的陽光,照樣決議去了,晚就晚點吧;在登山的時刻,因為身材的緣故吧,還沒有恢復到絕佳狀況,故此暫時轉變了路線,原來盤算從巖茸石山去黑山和棒ノ折山(969m),然後再繞回巖茸石山的,要加上也許6公裏的旅程,最後廢棄了這段附加路程,留待下次。 起床的時刻知道遲了,不外終於在窗外的陽光的感召下,固然晚了,照樣決議出行,昨天已經錯過了,今天怎能再犯同樣的毛病?趕去車站,一路無話。不外從在青梅等了近半小時的車,本來籌劃是7點10上下從北早霞動身,8點40幾就可以到軍畑車站了,成果是7點50才在北早霞坐上車,到軍畑車站已經是9點50了。因為晚動身了30分鐘,成果喪失了30分鐘的時光。這就是不守時的價值啊。 統一站下來的10來小我,不約而同的走上了統一條爬山道,也屬於東京地域的經典路線之一吧。軍畑是個無人的小站,本身刷卡出站,當然願意的話也可以逃票。在日本的許多處所都有如許無人值守的小站,端賴自發,雖說日本人挺乖的,不外逃票的也有。 先是一段公路,很輕松的樣子,走了也許20分鐘達到了第一站高源寺,一個很小的寺院,門口有幾小我在掃落葉,想起了祖先的那句“花徑不曾緣客掃”。這時刻感到左腳的膝關節有點疼,這也是半個月前的那次變亂留下的隱患,原來還認為做了一個周末宅男,沒有反響已經是完整好了的,成果走了也許1公裏多點就又開端抗議了。不想完整廢棄,就把路線改短了,廢棄了本來的黑山和棒ノ折山,只走高水三山的路線。其實,那時刻回頭的價值更小,不外照樣沒有,或許,以我的性情,有一天大山會成為我性命的歸宿。 一段挺好走的山路,路上景致依舊,冬日的陽光透過樹縫,享受這可貴的暖意。一改以往一路上狂超別人的習慣,慢慢的走,歇息的時光次數和時光也隨之增長,半途還發明本身今天居然沒有帶巧克力,出行的必備兵器啊。經常福院達到了高水山的頂上,氣象出奇的好,恰是在山頂遠眺的大好時間。這也是登山的最大的利益之一,不登高山,安能得享此景?寰宇交於一線,城市在腳下舒展,就在這個剎時,深深的戀上了山。 從高水山下來,驚異的發明路上結的冰還未完整化去。腳下的土路裏原來的水都結成了冰,一絲一絲的,煞是悅目。山頂的風也開端大了起來,吹面不寒楊柳風,惋惜這是如刀割般的寒風啊,開端想帽子了,滿身左右就差頂帽子來禦寒了。 高水山和巖茸石山很近,1個小時上下就到了,一段急速的下坡,接一段山脊平路,再一段急速的上坡,就到了巖茸石山頂上。在山頂,看到了一個背著孩子爬山的女子,大約35歲上下的樣子,帶著一個也許1歲上下的孩子吧,剛會走路的樣子,就是傳說中的背負爬山。回來後,在《山和溪谷》雜誌裏看到了一個相似的孩子,在0歲的時刻就已經由怙恃背著爬山了,如今9歲,登了日本的數座名山,經驗跨越絕大多半的爬山者。其實不克不及不涉及到的就是中國和日本對孩子的教導方法的差別啊,中國的怙恃太把孩子當寶了,藏著掖著,不讓他們接觸到大天然和真實的社會,但當孩子長大今後呢?只在浴缸裏學泅水的人是經不起大海的風波的考驗。 接著是惣嶽山,高水三山的最後一座,這座山蠻難爬的,一大段袒露的巖石組成的路,四肢並用才艱苦的上去。在開端這段路之前,看到了一片蘆葦從,一大片的白色,在風中搖曳,很是俏麗。馴服了今天的最後一個高點,剩下的就輕松許多了,也挺光榮本身沒有太甚逞能去黑山,呵呵。 下山的路很長,也許有3公裏吧,一路上賡續有人從我身邊跨越,頻仍的歇息,讓我的速度怎麽也提不上來,看著先後無人,到聽到後面的腳步聲,再到一聲“こんにちわ”中的擦肩而過,最後從新回到先後無人的狀況。最後一段路走的有點辛勞,究竟這是一項依附於雙腿的活動,看來下個禮拜是不克不及出來和大山密切接觸了。 最後在一段落滿黃色的銀杏葉的路上停止了今天的路程,踏上規程。 PS:高水三山是高水山、巖茸石山、惣嶽山的統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