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2007年11月3日(周六) 路線:正丸車站(300m) -> 正丸峠(630m) -> 伊豆嶽(851m) -> 古禦嶽(830m) -> 高煙山(695m) -> 天目指峠(475m) -> 子ノ権現(天龍寺) -> 淺見茶屋 -> 東鄉神社 -> 吾野車站(172m) 海拔差:679m 人數:3人 徒步距離:14.5km 徒步時光:7小時(包含歇息時光約1.5小時) 爬山心境: 到日本大約一個半月之後,上個禮拜花了蓄積采購了需要的出行設備,這禮拜便按奈不住躁動的心,開端了親近天然之旅。原來想拿富士山開端在日本的徒步之路的,惋惜比來封山不讓登。於是選了這座不出名的低山,沒有什麽特別的來由,離家不遠,海拔不高,難度不大,就這麽開端了。 坐電車到正丸站,出來的時刻,有些驚奇,一個很小的車站,與日常平凡在東京都看的車站的差距太大了。車站小到連主動改劄都沒有,簡略到了一種水平。車站海拔300m,邊上醒目標地位就畫著伊豆ヶ嶽的爬山圖,也許這個站最大的目標就是為這條爬山道而設計的。日本人愛好爬山,但限於日本的地輿前提,高山不多,最高的富士山也沒有超出4000m的坎,比擬於國內西部的群山來說,的確何足道哉。但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日本人評出了他們的百名山,還有二百名山,三百名山,花的百名山等等,足見該運動在日本的人氣。 自正丸站動身,沿公路而上,很窄的公路,勉強能經由過程兩輛車。左手邊是潺潺的溪流,給旅遊的開端帶來了天然的音符。很輕松的一段路程,太陽也從雲中探出了腦殼,日本的氣象預告照樣挺準的。 不多會,棄公路入山道,開端了真正意義上的爬山之旅。先是一段溪水小道,伴著時有時無的溪水前行,時幹時潮,地上鋪滿了落葉,紅的黃的,顏色斑斕,再加上從樹叢中透過來的陽光,在地上投射出一個個的光斑,煞是悅目,四周很靜,安靜的林間步道之間,只有我們踩在落葉上發出的聲音。 鄰近正丸峠,一段長長的上坡路,拾級而上,這段路讓我們實在辛勞了一把,尤其是最後的一段台階路。正丸峠海拔630m上下,立有天皇與妃子臨幸的石碑。“峠”的意思和中文中的“啞口”相似。站在啞口,極目遠眺,奧武藏群山入眼,一目了然。 稍作休整,持續上路,開端向伊豆ヶ嶽進發。途徑兩旁換成了林立的松樹。松樹修剪的很整潔,樹幹部門都是光溜溜的,只有居高臨下的樹冠,如一根修長的傘柄上撐開的大傘。樹幹部門是人工修剪過的,為的是在有限的空間裏種更多的樹。 在登頂前,遲疑於男阪與女阪,這兩條都是登頂的道。後者是一般的步行道,前者是鎖場,也就是從絕壁上垂下數根鐵鎖,攀援而上。斟酌到是第一次在日本爬山,比來錘煉不敷,照樣廢棄了鎖場,從坡度較緩的女阪登頂。頂上早已是人聲鼎沸,鋪開台布,喝酒的吃飯的,燒水煮面的,各色人等,一派熱烈的氣象。在頂上,簡略解決了我們的肚子問題。 飯後持續,接著是幾段持續的下山與上山,由爬山改為翻山了。過了830m的古禦嶽,695m的高煙山,難度比之有所降低,不外在登古禦嶽的時刻因為走得太急,認為比擬累。一路逛逛停停,和迎面擦肩的爬山客打打召喚,一座不出名的山,但不寂寞。 過天目指峠,接著就到了子ノ権現與天龍寺。這裏號稱有日本最大的鐵鑄的芒鞋,屬於武藏野觀音三十三番的寺廟。還有琦玉縣自然紀念物二本杉,不外如今只剩一株半了,因為個中的一株只剩一截樹幹了,讓人不禁想起了黃山的迎客的際遇。寺不大,邊上有紅葉繽紛,但顯得很是孤獨,未成氣象。秋天的紅葉和春日的櫻花一樣,在日本人的心中有特其余意味。 稍作歇息,持續上路,一小段山路急行,我們的速度還算快,跨越了前面的幾組人馬,達到淺見茶屋。固然時光才是下晝4點多,但肚子已經提出了抗議,正午在山頂吃的那些器械早就在步行中被祛除光了。正好淺見茶屋的“手打烏冬面”有“名物”之稱,正好一品。淺見茶屋建於安政二年(1885年),但手打烏冬面的汗青卻沒有這麽久長,創業於昭和七年,才12個歲首。雇主是個鶴發老者,向我們介紹了不少,惋惜日語聽力欠佳,沒聽懂的比聽懂的多。等了20多分鐘面才上來,面是現打的,為了包管口胃,時光是不克不及少的。一碗面,一碗湯,幾份調料,一碟炸蔬菜,吃的時刻把冰臉在熱湯裏泡著吃。也許是因為我一貫不喜吃面的緣故,並不覺好吃。值得一提的是這裏的洗手間,不像一般的處所標以男女之類,而是寫作“殿”和“姬”,乍一看,還真懵了的。如斯標識,初次得見。 分開時,天已經慢慢黑了下來,雇主還專程給我們花了張到吾野車站的簡圖,讓我們廢棄最後的一段爬山道而走國道。因為預備不足,沒有帶任何的照明辦法,便接收了雇主的建議,直接沿著公路回到了吾野車站。路上經由東鄉神社,屬賞紅葉的名所之一,不外天色已全黑,過門而未入。 在吾野坐18點06的電車踏上規程。 PS:原來應當在3號晚或者4號寫紀行的,不外本人太懶,也就落下了,上兩天電腦又罷工,故今天才促補上。下周的籌劃暫定是奧武藏七峠縱走,行程21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