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美國東部,海拔350米的阿巴拉契亞山麓的台地上,是美國三大高地城市之一。 亦是佐治亞州首府和最大的工貿易城市,是美國第9大都會區。作為一個鐵路樞紐,亞特蘭大的成長始於19世紀早期,是南北戰斗(1861-1865)時南邊軍的計謀要地。南北戰斗徹底地摧毀了亞特蘭大的光輝,象征著弗成搖動的貴族莊園成了斷垣殘壁,重建後的城市可謂是灰燼中的更生。 亞特蘭大讓我領會著另一樣的“美國文化”和人文情況,比起加州,這裏更具有著正統、保守和嚴謹的的內在,聯想它曩昔的汗青,仿佛依稀可見它曾有的貴氣。遍布的叢林、湖泊、溪流使這個城市顯得天然和樸素,除了市中間集中了的高層建築,大多是遮蔽在樹叢中的兩層小樓,舉首可望完全的藍天和濃重的白雲。它沒有都會慣有的喧雜和生動,卻在安靜和含蓄中顯得大氣。淩晨我總要鉆進屋後的樹叢,貪心地吸著清爽的空氣,讓涼快的氣流貫串全身。那樹幹間蹦跳的松鼠,枝頭上嘰喳的鳥語,潮濕的草叢冒出的霧氣,讓我高愉快興地迎來了新的一天;傍晚我會帶著無法阻攔的聯想徜徉在那維多利亞式的小樓和茂密的樹林中,琢磨著百年前那奇特的南邊莊園曾經的閑暇安適和歌舞泰平承平,那騎士和淑女們繾綣的愛恨情仇。初冬涼而不寒,樹枝在風中瑟瑟抖落了一地殘葉,腳下沙沙的枯葉破裂聲像是在呻吟和太息,何等妥切的一番"Gone with the wind"的情懷,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這美國有名女作家瑪格麗特十年磨一劍的經典巨著“飄”,我青少年時最鐘愛的小說。這是一首銘肌鏤骨的戀愛絕唱,是一幅社會變更的汗青畫卷,是一段讓人沉思人道、命運和願望的演繹。我決議去拜訪小說女主人公思嘉的舊居,離亞特蘭大12英裏的南邊小鎮Clayton。據說那場戰斗舒展到亞特蘭大時已屬戰斗的尾聲,大火銷毀了莊園,但誰人塔拉莊園的白色樓房並沒有完整毀掉,只是再沒修復。有關材料報道: "originally built by McElroy, was primitive- a typical North Georgia Piedmont farm house." (典範的北佐治亞州皮德蒙特農莊式房子最初是由麥克爾羅伊建造),而McElroy恰是我外甥女婿祖母的娘家。他祖母娘家的老房子是思嘉的貼鄰,他父親就是在那209英畝的地盤上長大的。外甥女婿小時刻還見到思嘉舊居,後來就消逝了,只剩他家族的老房子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邊,曾經不少導遊請求他們的後裔能讓旅客參觀,以假當真“忽悠”旅客的好奇。外甥女婿十分愉快地駕車帶我前去,趁便在那邊找回他的童年舊事。 沿途叢林遍布,禾草齊膝,一座座歐洲式的磚木小樓,如同它們的主人那樣安祥孤單地守望著無垠的藍天和赭紅的大地,全然的一派農莊田園氣象。Clayton是個異常寧靜的小鎮,昔時被銷毀的火車站按原樣重建,如今成了片子“飄”的博物館,擺設著片子“飄”1937年巔峰時代的海報、相片和作者的生平介紹。鄰近是戰斗死難者的墓地,和一座1869年的木制小牢獄。 在“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紀念園”的草坪樹叢中遷徙並安頓了整幢建於1839年的白色木制樓房(Stately Oaks House,1972年修復),小說的故工作節中對該屋有所描寫。主建築四周是一些粗大圓木制成的屋群,作為廚房、洗衣房、木頭蘊藏室、農場領班住宿等用處,稍遠處設有印弟安部落。它們都是建於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在這有限的規模裏無缺地出現了昔時塔拉莊園的風度,讓人浮想聯翩,讓小說中的人物維妙維肖地再現。據說本地曾經為是否以昔時的汗青和“飄”的故事配景建成遊覽區舉辦投票,成果是因財務有限被否決了,我想可能個中也包括了樸素的居民們不肯被幹擾的身分,如許的決定切實其實是明智的。 "Gone with the wind", 舊日熟習、留戀的一切畢竟會消失,時期的腳步沒有回路,願人們珍愛現有的時時刻刻,讓美妙、真誠的關愛不會隨意馬虎地隨風而逝。這是“飄”給我留下的沉思和融會。 "Gone with the wind",一首銘肌鏤骨的戀愛絕唱,一幅社會變更的汗青畫卷,一段讓人沉思人道、命運和願望的演繹,一部令人回腸蕩氣的經典巨作。 2012.12.4.於Atlanta.
Stately Oaks House
Clayton的火車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