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湖畔。一座羅馬神殿式石柱圍繞的白色大理石圓頂建築,高近30米,周圍54根偉大的花崗巖石柱拱圍,給人一種莊重、沉寂的感到。 傑弗遜紀念堂是為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而建,1943年落成——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狼煙連天。 我們從紀念堂的北面而上,走在台階上,不得不瞻仰,起首看到雄偉的門廊。正面墻壁上是一組肅靜的大理石人物浮雕——傑弗遜等5人受大陸會議委任,草擬《自力宣言》的情景。傑弗遜站在中央,左側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和約翰·亞當斯,右側是羅傑·謝爾曼和羅伯特·利文斯頓。除了其時正統率部隊的華盛頓之外,傑弗遜稱得上是美國自力的思惟魂魄和政治首腦之一。 走進了紀念堂。圓形的主紀念室有50來平方米,地面是粉色和灰色相間的大理石,大廳中心,嵬峨的傑弗遜總統立品銅像安頓在大理石基座上。死後的石壁,則雕刻著傑弗遜的名言:“我已經在天主聖壇前發過誓,永遠否決覆蓋著人類心靈的任何情勢的虐政。” 紀念堂的穹頂用花崗巖結構,比傑弗遜銅像的頭頂又淩駕了20米。瞻仰銅像,又向上瞻仰,就少了些壓制感。似乎也有某種啟發,更高的是天空而不是功臣。大多半旅客都是促往來來往,也許既不懂得美國自力的那段汗青,也不想糾纏於對舊事的追憶裏,如許就很難停下腳步。
到此一遊。這的確一目了然,沒有任何留連忘返的來由。可就是這些人,在創作發明了一個新國度的時刻,也首創了民主憲政的新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