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華盛頓。 華盛頓特區的全名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處於波托馬克河與阿納卡斯蒂亞河匯流處。早期,這一片小河道三角洲灌木叢生,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間。特區的名字來自於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和發明美洲新大陸的帆海家哥倫布。不知道哥倫布是否到過這兒,但確切小型航船可以由大西洋溯流而至。 美國自力戰斗後,1789年,美國聯邦當局正式成立,喬治·華盛頓被選為首任總統。當國會在紐約召開第一次會議時,南北兩邊對首都的地位各執已見,最終選取了南北方的自然分界限——波托馬克河,如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荒漠之地。據說華盛頓本人曾提議首都稱為“聯邦市”,但華盛頓1799年逝世,為了紀念他,這座新都建成時被定名為華盛頓市。 1789年是值得紀念的歲首。這是清乾隆年間,天朝正鼎力大舉宣傳文功武治。而在喬治·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不久,法國爆發財務危機,國王路易十六與第三品級代表因制憲問題尖利對峙,導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資產階層革命經由過程了影響深遠的《人權宣言》。 但這座城市命運多舛。1812至1815年,美英產生了戰斗。1812年6月,美國向英國宣戰。美國在初期占領優勢,鼎力大舉進擊英國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入侵並銷毀多倫多(約克)。但到1814年3月,英國及其盟軍在歐洲擊敗了弗成一世的拿破侖,終於騰出手來,將更多的軍力支援北美疆場。英軍占據了緬因州,而且攻占首都華盛頓,為了報復,英軍放火焚燒華盛頓特區,國會、總統府等大部門公共建築被毀於一旦。摧毀了華盛頓,英軍持續進攻,在巴爾的摩口岸的麥克亨利要塞受到了美軍果斷的抵禦。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就此寫下了後來成為美國國歌的有名詩篇——《星條旗之歌》。此時,英國陸軍在美國南部疆場和新奧爾良戰斗中多次遭到挫敗。1815年美英兩邊休戰,界限恢回復復興狀。 大約半個世紀後,華盛頓再次經受了南北戰斗的考驗。1864年,南邊部隊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境內,距離總統府只有5英裏的處所,其時美國總統林肯親上前線觀察戰況。榮幸的是,北方部隊獲得實時支援,使首都免遭塗炭。因為戰斗須要,美國當局急劇擴大,華盛頓市的居民反而明顯增長。 是以,今天的華盛頓的建築並不古老,全城最高點上的國會大廈(國會山)、總統府(白宮)、國防部(五角大樓)和華盛頓紀念碑、林肯紀念堂和傑斐遜紀念堂等組成了華盛頓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