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於2003年舉辦安基典禮,2011年12月25日完工。興建緣起於1998年星雲巨匠至印度菩提伽耶教授國際三壇大戒,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贈予佛牙舍利(佛逝世後遺留四顆佛牙舍利,現存三顆,這顆舍利原供奉在西藏囊極拉齋寺,文化大革命時,“囊極拉齋寺”遭毀時,佛牙舍利由貢噶多傑仁波切撿獲密藏。),並表達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的心願。星雲巨匠發願心向社會募集資金所建成。 佛陀紀念館坐西朝東,占地總面積100公頃,“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主建築處於中軸線上,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拍照台、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等。 佛陀紀念館的八塔分離為象征釋教根本教義八正道,其名稱分離為:一教塔、二眾塔、三好塔(98年,星雲巨匠與其時副總統連戰於中正紀念堂“恭迎佛牙舍利顯密護國祈安法會”初次與全民配合宣誓“做功德、說好話、存好心”三好活動,並推進至今)、四給塔(佛光山四大批旨:給人信念、給人歡樂、給人願望、給人便利)、五和塔(原為五洲塔,象征“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至2010年改名為五和塔,即“自心和悅、家庭溫柔、人我和敬、社會協調、世界和平”)、六度塔(即釋教教義六度)、七誡塔(“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誡偷竊、誡賭錢、誡酗酒、誡惡口”)、八道塔(即八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