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本年歲首年月去的台灣,彼時冀省尚未開放自由行,只能隨團而去,美其名曰環島八日遊,不外倒也名副其實,從台北到新北再到台中,經南投過嘉義至高雄,至最南端的墾丁轉向台東、花蓮,最後經宜蘭回台北、桃園,行程據說約1000多公裏,雖是走馬看花,卻也多有震動,阿裏山的秀、日月潭的炫、太魯閣的險、野柳的奇等已有浩瀚驢友不惜文字的描寫,應當耳熟能詳,在這裏,我只想把我著名目睹的有感而發簡單記載一下,算是立足的一點兒思考吧。 一、摩托車多。台灣大城市不多,小城鎮不少,然而不管大街冷巷,摩托車(本地人叫機車)充滿其間,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對象之一。據說,他們汽車可以不買,但消費數萬的機車弗成或缺。有一晚站在高雄的十字陌頭,各式機車魚貫而出,似港台片子飛車黨一般,初覺恐怖,然頗為壯觀。據說內地南寧、越南河內、還有巴厘島的機車可與之媲美。 二、方便店多。不管是身處鬧市,照樣在鄉下僻野,台灣的方便店到處可見。有大有小,24小時營業,據說台灣的方便市肆是全世界最密集的。與內地最大分歧之處不在於購物,而在其供給的各類辦事,人們可以在方便市肆繳水、電、煤氣、罰單、有線電視等費用。逢年過節過還可以訂菜、訂物。甚至可以在方便市肆買高鐵票、球賽票、照片沖刷等等,並且以上消費都可用公交IC卡解決,真正實現了一卡通。 三、騎行者多。其其實近海城市,騎行者多本是司空見慣的事。然而台灣倒是騎行者的勝地。在我們乘坐大巴環島遊的路上,騎行者可謂一路相隨,他們或成群結隊,或獨自一人;試想,騎行在這望山見水的寰宇間,呼吸著別致的空氣,該是一件何等舒服的享受。在台灣的中學和大學,每學期都要組織學生進行環島騎行運動,算是對學生毅力晉升的一種方法。這也間接帶動了島內的騎行熱。今朝,大陸的一些騎行喜好者也參加進來了,我在墾丁,就碰見了兩位來自北京的騎行喜好者。 四、宗教場合多。有一次,我們的大巴停靠在台東界內的一個小鎮,就如許一個小鎮,道觀、寺廟、教堂俱全,鎮上的人們各自做著各自的宗教運動、法事,互不妨害,足以解釋台灣對宗教的開放、包涵水平。電視台上有專門的宗教頻道。人們可以信關老爺、張天師,可以信觀世音,也可以信耶穌、安拉,沒人幹預你,同樣的釋教寺廟,有燒香拜佛的,也有並不倡導香火的,共生共存,充足知足受眾的崇奉自由。 五、禮貌多。台灣確切是秉承中華傳統的禮節之邦。這裏的人際來往立場溫婉、語氣懈弛。有句話說台灣最美的景致就是人,此言毫不為過。當你在超市購物結算,收銀員那不停於耳的感謝聲,真使你有被寵若驚之感。感謝-就是他們無意識的脫口而出的說話。在飯鋪,沒有空位時,他們會在門外主動列隊等待,毫不會站在你傍邊守候,須要辦事時,他們會叫;“帥哥”或者“美男”,不似我們大喝一聲:“辦事員”。 六、警員少。台灣城市的大街冷巷少少看見警員,即使在本該有警員的交通路口,亦很鮮見。固然看不見警員,這裏的秩序倒也井然。據本地人講,一是警員確切不多,二是警員一般都身著便衣,流動巡查,便於第一時光趕赴現場。看來經濟、文明成長到必定水平,才會有這種現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