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號和11號,我們持續在台北參觀,先後去了中山博物院、陽明山、中山紀念館、101大樓。本來只知道台北有故宮博物院,因為裏邊珍藏和展覽的都來自北京故宮。其實這裏找不到故宮博物院,只有中山博物院,從南大門的牌樓看,有點象南京中山陵的大門,博物院一樓大廳中心是中山師長教師的坐像,與中山陵墓室紀念堂坐像類似,但色彩分歧。為什麽要給博物院加上紀念孫中山的主題?我猜可能是想強調孫中山師長教師的思惟主意是中漢文化的傳承和成長。
中山紀念館在中山師長教師像下邊,用金字銘記著的不是總理遺言,而是他親筆題寫的禮記中關於世界為公的一段話:“大道之行也,世界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好。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衿寡孤單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偷盜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段話其實是中國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仁人誌士尋求的配合幻想,今曬台海兩岸都在盡力踐行這段老祖宗的遺教。所以這段話其實也是兩岸國民的配合說話。用這段話來紀念孫師長教師,比用總理遺言少了點黨文化的味道,多了些民族的情懷.
停止台灣遊的最後一個節目是參觀101大樓,這座高達508米,曾經是世界第一高樓的101,是台灣經濟起飛的產品,是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象征,是台灣國民的自滿。
下邊五層是商場,因為時光有限只好疏忽不計。在購票時被問及有無參觀過花博會的卡,假如有可以享受優惠。因為不知道用過的花博卡還有這等用處所以沒有帶來。固然不克不及享受優惠,然則我們照樣可以體驗到101對旅客的友愛。
乘每分鐘上升一公裏的世界最快速電梯,用40秒不到的時光就達到382米高的89層,這裏有室內觀景台,每小我可以領一台帶耳機的自調劑說機,沿窗邊轉一圈有13個觀景口,到幾號觀景口,撥動相幹號碼,就能聽到對面前風景的講授。高度分歧對感到有顯著的影響,高度可以拉近距離,我們在中山紀念館看101大樓,認為相當遠,可是在101的89層,看中山紀念館就在腳下。
在觀景台上看到的台北固然寬大,但異常生疏,因為我們兩天來的運動集中在北山下邊一線,市區內重要街道沒有經由,或許偶然涉及也不知道,特殊是那些曾經風雲際會攪動汗青神經的處所,象紅衫軍倒扁的凱薩格蘭大道,象阿扁去中國化搞的什麽自由廣場等等,都不知在何方,因為生疏,所以原來可以溫故知新畫龍點睛的高台觀景,現實上釀成好象到設計院裏看城市模子。
再步行上91層,參觀吊掛在中央的風阻尼器,就是直徑5.5米重660噸的一個大圓球。據說它可以增長大樓的穩固性,抵消暴風對大樓的影響,贊助大樓蒙受每秒60米的風速。我不知道這麽大這麽重的球是怎麽吊上400米高的樓層的,也許是把資料吊上來當場焊接起來的吧。
包管大樓穩固的另一個身分是基本堅固,在我們看不見的地下,打進了380基礎樁,每基礎樁的直徑是1.5米,這些基樁一向打到地下的80米深處。是以大樓可以蒙受2500年一遇的大地動。這幾年地動風災沒給台灣少找麻煩,山垮摟塌多曾產生,但101經受考驗巍然矗立。在地質災禍頻發的台灣能做成如許一座建築精品不克不及不令世人欽佩,欽佩台灣人的科學立場和發明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