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角小憩的荷蘭人,是否想到多年後"國姓爺"的大軍會光復這塊肥饒的地盤! 1860年,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斥為“兩個強盜的成功”的“第二次鴉片戰斗停止後,清當局被迫簽署《天津合同》,贊成開放台灣(如今台南的安平舊港)、淡水。 台灣的茶葉經由英商約翰‧陶德和他的廈門籍大班李春生的推廣,成為行銷全球的暢銷貨。淡水由此湧進了大批的洋商、洋行和洋大班。 為了應對茶葉、樟腦日益增加的商業遠景,1867年,英國當局與清朝當局簽署“紅毛城永遠租約”,租期到1972年。至此,英國開端對已荒涼多年的“紅毛城”進行重建、擴建,其所應用的紅磚都是從廈門販運而來(想想鼓浪嶼上為了搞家庭旅店而慘遭塗抹的別墅,寧不痛乎!)。 英式構造,紅磚建築,綠色陶瓶與青石裝潢,曾經在鼓浪嶼上相逢。
領館的客堂,白色壁爐、花磚鋪地,眼熟嗎?少年時,曾經住過的鼓浪嶼老宅,廈門老街區的騎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