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首參觀“水往上流”奇觀,沿開花東公路北行,路過北回歸線紀念碑,達到花蓮後遊覽太魯閣峽谷,包含燕子口、九曲洞、長春祠等,最後參觀大理石藝術品。 水往上流奇觀處於花東海岸公路舊途徑,都蘭村的漁橋鄰近,由都蘭南行1.8公裏,於公路右側即可瞥見。“水往上流”的現象產生在路旁的農田澆灌水渠,潺潺水流順著水溝蜿蜒往高處流去,令人嘖嘖稱奇。漁橋兩旁的景物因傾斜度大於路面,故而造成水往上流錯覺,常引起很多好奇的旅客圍看。 今朝該處已由東部海岸景致特定區治理處接收,設有憩息中間、泊車場,並立有石碑,勒文“奇觀”兩字,成為花東海岸公路一處新興的旅行地。 到底水是不是往上流,引起了眾人的好奇和爭辯。從常識和理論來說這都是弗成能的,只是一個錯覺,事理呢,有待專家給個說法吧。 北回歸線標記碑(花蓮)並不是實體的,它自上到下,沿正東正西偏向留有一道大約有一人寬的左右連通的空縫,豎向把碑分成南北兩半。這就意味著,每到夏至,這條通縫的底部會全體接收到太陽的直射,沒有任何暗影。 太陽直射地球的最北界,即北緯23°27′4″50,以此為界,北半球地表氣象劃分為溫帶與熱帶。台灣的地位在北緯21.9°至25.3°,恰為北回歸線所經。北回歸線以南和南回歸線以北的區域每年被太陽直射兩次,獲得的熱量最多,被稱為地球上的熱帶。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限。每年夏至,陽光直射到這裏,在正午的陽光下,你會發明一個奇異的現象——所有豎立物都沒有影子,這就是所謂立竿不見影。北回歸線橫過台灣的澎湖、嘉義、南投、花蓮四縣,台灣島上東、西各立碑誌。北回歸線在地球外面上的總長度大約37000公裏,大部門穿過海洋地帶,共經由16個國度和地域。在我國,北回歸線經由台灣、廣東、廣西、雲南4個省區。我國事世界上樹立北回歸線標記塔最多的國度。北回歸線標記碑在我國大陸有5座(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桂溫和雲南的墨江),台灣有2座(嘉義、花蓮)。 站在北回歸線標記碑下,人顯得何等矮小。 下晝最先達到的是燕子口,然則巡邏的警車不讓從這個口進,技巧高超的司機師傅只得一路倒車,停在指定所在,再讓我們走曩昔參觀。 太魯閣大峽谷處於台灣東部花蓮縣西北,被《中國國度地輿》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太魯閣是從泰雅語“魯閣”來的,“魯閣”是桶的意思。這裏地勢險峻,曾多次作為疆場,到處可見石頭碉堡,易守難攻。它宛如仿佛鐵桶山河一樣,故稱“魯閣”,平日叫太魯閣。 因為地殼的隆起感化和立霧溪河水賡續的侵蝕切割,使得大理石巖層外露,形成奇特的太魯閣景觀。看過很多的花崗巖地貌,丹霞地貌,喀斯專程貌,第一次見到大理石巖的峽谷,真是感到天然造化的神奇。 大山的宏偉培養了性情剛毅的民族。太魯閣族,發祥自台灣中心山脈白石山腰的一棵大石柱。約在300多年前,他們翻山越嶺來到了立霧溪旁,相中了這裏的耕地獵區。太魯閣人以父系社會生存,小家庭為構造,男耕女織,推薦最聰慧正派的漢子為部落首級。他們崇奉泛靈,信任子孫假如服從祖先的規範和教訓,即會獲得祖靈的卵翼。 九曲洞是橫貫公路工程中最險峻的路段,這段險途九折十八回,蜿蜒於山壁窟窿之中,全長800米,步行約40分鐘。進口處石壁上有黃傑將軍所書“九曲洞”與書法家梁寒操所書“九曲蟠龍”摩崖大字。遊人至此仰觀壁立千仞,俯瞰潺潺溪流,仿佛正位於寰宇接縫間,那種與天與地合而為一的體驗,真是奧妙無比。 站在紀念這些殉難的老兵的長春祠前面,心裏湧起由衷的敬意,這就是中華民族的精力,一種前赴後繼、堅持不懈的精力。 太魯閣群山中,大理石以及其他礦石的儲藏量異常豐碩,花蓮的大理石和寶石加工業很著名氣。導遊帶我們去參觀的一家寶石店其實更像一個擺設館,裏面石雕玉器琳瑯滿目。一尊彌勒佛笑顏可掬,壯麗醒目的七彩玉花瓶出現紅、綠、藍、紫等各類色彩,出色紛呈,晶瑩剔透,吸引著旅客。據說七彩玉產自中心山脈,因所含礦物資分歧,能力出現出分歧色彩。 那位講解員也很棒,講授活潑而富有鼓動性。不外照樣讓他們和導遊絕望了,沒什麽人出手買器械。這是導遊帶我們來的第三家購物店了(茶葉一,鉆石二)。 今晚住的花蓮“統帥大飯鋪”門前有一男一女兩個石雕人物,看來是本地的少數民族,很有特點,不愧是盛產大理石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