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台灣行最大的見識是在人文方面。一個和我們同根同源,有著雷同面貌,說著同樣的說話的處所,卻有著和大陸太多紛歧樣的觀念,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那麽新穎,小到一個詞匯,好比“熊貓”和“貓熊”的叫法,大到公民整體本質和對文化談吐的自由包涵,還有對城市的宣揚、包裝,所有這些都讓我這個同樣生存在大都會裏的人開了眼界:本來他們是如許的。 在一路賡續地從新熟悉這個報紙、電視上的tw時,我心裏一向在拿廣州與之比擬。Tw在喊“我愛tw”的同時,我們也藉著亞運和家當進級的契機,喊著“我愛gz”。固然兩地都主打文化牌,然而切入角度,底氣,細節等方面卻有著異常顯著的差異,高下立見。兩個例子:第一個,taipei的101大樓和gz的“扭紋柴”都是兩地各自的地標,疏忽其高度、建造工藝、設計的高超級身分,就比擬其周邊建築:101鄰近的貿易區匯集的是全球頂級企業的總部,而“扭紋柴”呢,鄰近就一個珠江新城;第二個,tw的“捷運”、我們叫的地鐵,這裏邊的座椅設置及各類poster也和我們很紛歧樣。起首,在捷運裏有設專門的“老弱病殘孕”專座,現實應用情形未親眼所見,然則就車上偶然聽到片言只語來斷定,應當落實的比擬好,of course了,“讓座”這一優秀行動在gz也是做得異常好滴;然後就到那些poster了,gz固然有兩千多年汗青,然則假如不是藉著亞運,當局、民間竭盡全力地深刻挖掘廣州的各類風土情面並作鼎力的promotion,生怕“文化戈壁”這頂“高帽”都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能力被摘除,可是反觀tw,尤其taipei,固然沒有傲人的汗青歲月來誇耀,然則城市的性情卻異常凸起,在她的捷運裏我就看到這麽一個poster,登的是第十二屆taipei literature festival中一篇散文佳作,是一個非taipei藉的twese來到taipei工作生存多年後的感悟,標題是《喧嘩·僻靜·這城市》,別的此次運動的標語是:“以文學為名朗讀台北”。Taipei的瀏覽風尚早已是名聲在外,所以看到如許的poster是既不測又在情理之中。 總之,若論天然景觀,和大陸比擬有必定差距,然則人文景觀方面,卻有著許多大陸須要狠狠進修借鑒的處所。 I ♥TW。
★適用建議: 一到桃園機場,記得記得問導遊哪裏能拿到台灣的@!word!@旅遊旅遊資料@!word!@。一般是在台灣旅行局辦事台能拿到。萬萬萬萬要拿,不要被導遊以各類托言唬住。這些材料對你的旅行有絕大的贊助,尤其是如今這個為難的時刻——還未開放自由行,兩岸懂得還不深的情形下。 這些材料包含全台灣地圖,台北、台南、台中、台東等,還有各類食、住的手冊,總之旅行指南包羅萬象,對陸客初次周全懂得台灣異常有利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