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的周圍都有門,門內刻有追隨拿破侖遠征的386名將軍和96場勝戰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旅客可以乘坐電梯或登石梯達到凱旋門拱門上端,石梯共273級。拾級而上,第1站是一個小型汗青博物館,裏面擺設著有關凱旋門的各類汗青文物以及拿破侖生平業績圖片和法國各類勛章、獎章;再往上就是凱旋門頂層觀景平台,從這裏可以鳥瞰巴黎,一邊經香榭麗舍大街可望至盧浮宮偏向,另一邊則可以遠眺拉德芳斯(La Défense)凱旋門。 凱旋門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無名烈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著紅色的墓誌:"這裏安眠的是為國就義的法國武士。"據說,墓中長逝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義的一位無名兵士,他代表著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墓前有一長明燈,天天晚上,這裏都邑點起不滅的火焰。每逢節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長的法國國旗從拱門頂端直垂下來,在無名烈士墓上空飄揚飄蕩。 那天曩昔的時刻,人山人海,旅客排著隊從凱旋門劣等著登上凱旋門。確切有一種“不到長城非英雄”的排場。 從凱旋門到拉德芳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之間並無特其余景區,於是決議坐地鐵曩昔。地鐵1號線貫串巴黎的中軸線,西邊最後一戰恰是拉德芳斯站。
拉德芳斯(La Défense) 處於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區則給這座古城帶來了濃烈的現代氣味,它是現代巴黎的象征。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寂靜的無名高地。在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戰斗中,法軍戰敗,巴黎失守,一小股法軍退守這裏的無名高地並倔強抵禦到彈盡糧絕,全體以身殉國。後人在高地上豎起一組雕像,落款“拉德芳斯”,意為“防衛”,以紀念陣亡將士。在新區的開辟和興建進程中,不只這組雕像被完全地保存了下來,並且全部新區也以此為名。1982至1983年間,巴黎市組織有關這一地域開辟設計計劃的國際招標,最後選中了丹麥建築師奧托·馮·施普雷克爾森(Johan Otto von Spreckelsen)的設計計劃。1985年77月,拉德芳斯新區的扶植工程正式上馬。拉德芳斯區的總體設計表現了現代和將來城區的多功效設計思惟,總體設計別具匠心, 是法國回應美國曼哈頓摩天大樓的扶植。
拉德芳斯區的代表性建築——大拱門,別名大方塔。新凱旋門高110米,深112米,很像一個空心的正方形。總重量有30萬噸。工程中采取了多項新技巧。新凱旋門於1989年7月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的時刻建成開放。新凱旋門集古典建築的藝術魅力與現代化辦公功效於一體,是建築藝術史上的一個事業。大拱門占地5.5公頃,門南北兩側是高110米、長112米、厚18.7米的塔樓。兩個塔樓的頂樓裏是偉大的展覽場合,頂樓上面的平台是幻想的觀景台。從頂層平台向遠方遠望,既可以看到近處布勞涅叢林和塞納河的風光,也可以看到遠方巴黎城區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