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方尖碑(L'obelisque de Louxor):廣場正中間聳立著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汗青的埃及方尖碑,法國人說這是1831年由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裏(Muhammad Ali)贈予給法國的,碑身的古文字記錄著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業績。當初運輸這塊23米高,230噸重,由一塊完全的巨形玫瑰色花崗巖砥礪而成的方尖碑可謂是大費周折。從埃及盧克索(Louxor)到法國巴黎一路的千難萬險千波萬折可以造詣一篇空前絕後的豪傑史詩。最終,這座方尖碑在閱歷了兩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後於1936年十月到運抵法國。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把這座方尖碑看成他在保皇派和共和黨之間政治中立的象征標記立在了協和廣場之上。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後一向與它的孿生兄弟 ——另一塊一模一樣的尖碑一路一左一右的守護在埃及盧克索(Louxor)的底比斯(Thebes)神廟的大門兩側。 碑身縱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記述了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及拉美西斯三世(Ramses III)法老的故事。人們在安頓方尖碑時還開辟出了它的另一個功用:它成為了一個巨形日晷的晷針,而協和廣場則成了“晷面”。天天跟著地轉日移,方尖碑的 在協和廣場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時光,時光又一點一滴靜靜地凝聚成汗青。方尖碑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與文物價值。
協和廣場噴泉:在1835至1840年之間,協和廣場上又被添置了兩個場景巨大的噴泉和一些裝潢華美的紀念碑。紀念碑以船首圖案裝潢,是巴黎城的象征。兩個噴泉則是著意表現其時法國高明的帆海及江河航運技巧。現實上這兩個噴泉在作風上是梵蒂崗的聖彼得廣場噴泉的仿造品。 協和廣場也是浩瀚片子裏面經常湧現的鏡頭,印象中似乎有一部片子中的女主角將戒指扔進噴泉的場景。 協和廣場北面是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昔時拿破侖曾盤算把這裏作為他新婚典禮的處所,卻因婚約解除未能舉辦而成為了永遠而俏麗的遺憾。南面是法國的議會會堂。東面是國度美術學院,而西面就是以華麗,豪華而著名的香榭麗舍大道(the Champs Elysées)了。先到北面轉轉。
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
瑪德蓮教堂建於1764年,但它似乎沒有真正落成過,一向到今天還在修。回溯汗青,路易十五五歲一即位就生大病,痊愈後就決議建教堂謝神,1764年定基後,換了數位建築師,直到拿破侖為炫耀法國陸軍的光榮,在1824年才終於完成了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