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咭片] 所有光榮歸於法蘭西 A TOUTES LES GLOIRES DE LA FRANCE 法國瀕臨北海和英吉利海峽,西面是大西洋,南面是地中海。它的東北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交界;東面是德國,以萊茵河為界;與瑞士和意大利交界,以汝拉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為界;南部是比利牛斯山脈,山的另一側是西班牙。從西歐地圖上看,法國事一個不太規矩的六邊形,而恰是這個外形應了法國的“天然疆界”構思,成為法國一切交際政策的底線,將全部法蘭西民族的光榮和福祉都圈在個中。 法蘭西的汗青開端於公元496年,法蘭克人首級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樹立了法蘭克王國;在中世紀歐洲,列國紛爭賡續,熊熊火光中的聖女貞德,恰是比年戰斗的誰人不穩準時期的汗青坐標;16世紀是文藝中興的巨大時期,弗朗西斯一世將意大利的藝術家請到法國,將古希臘羅馬文化深深地烙在了法蘭西的大地上;17世紀是凡爾賽宮的豪華和歡慶的美妙時間,那時“太陽王”路易十四為宮廷和城市支配了一種井井有條、熱忱克制的生存;18世紀,法國哲學家的思惟光線四射,發蒙活動催生出審訊國王的法國大革命,將法國推向最光輝的汗青——拿破侖帝國;在之後的兩個世紀中,動蕩和改造交相輝映,最終,共和國取得了決議性的成功。 這是一個有雋永汗青而享受現代化結果的國度,充斥了基督教精力和人文主義輝煌的國度,能將自由與司法完善表述的國度,閱歷過革命浸禮和損害的國度,一個一向希冀把幻想和實際完善地融會的國度;而“浪漫”恰是這些對峙概念的黏合劑。 恰是這種浪漫氣質,培養了古典建築圍繞中平地拔起的艾菲爾鐵塔,讓凱旋門上方始終回旋著法蘭西式的光彩與妄想;也恰是這種氣質,將精細華美的法國菜肴講究成了極富情調的用餐藝術,將光彩誘人的葡萄釀制成為醇香濃烈的紅酒文化;從“字母組合帆布”的LV皮箱到令列國名媛淑女為之驚艷的迪奧時裝,從名揚四海的COCO香奈爾女生到推翻傳統的服裝設計師讓·保羅·戈蒂埃,誠如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所說的一樣:“良久以來,我的國度都表示出對發明與想象的情有獨鐘。藝術家、哲學家、音樂家、作家、大夫、工程師、建築師以及今天全世界的設計師都在這裏受到迎接。”各類文化、各類理念在這裏匯流碰撞融合,將傳奇和實際銜接在一路;熱忱四溢的人們和寬容而狂妄的巴黎,就如許互相造詣著彼此。 “浪漫”這個詞,已經被引用得泛濫成災了;但假如必定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法蘭西,天哪!我不想惡俗——但,照樣用“浪漫”吧。 國名: 法蘭西共和國 國慶日:7月14日(1881年議會立法確認霸占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大革命)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從左至右分離為藍、白、紅三色。法國國旗的來歷有多種,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層革命時代,巴黎公民自衛隊就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征國王的神聖位置;紅、藍兩色排列雙方,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色又象征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層聯盟。三色旗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征,據說三色分離代表自由、平等、泛愛。 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采取大革命時代的紋章作為國度的標記。紋章為卵形,上繪有大革命時代風行的標記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等法律官用的權標,是威望的象征。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環繞糾纏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泛愛”。全部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綬帶環飾。 國歌:《馬賽曲》。這首歌作於1792年奧、普魯士武裝幹預法國革命的危機時刻,表達了法國國民爭奪民主、否決虐政的頑強信念和大無畏精力。1792年12月,《馬賽曲》被革命當局宣告為“共和國之歌”。到1795年,被國會正式經由過程定為國歌。 “故國的孩子醒來吧,光亮的日子到來了! 與我們為敵的暴君,升起了血腥旗號! 你可曾聽見疆場上,兵士們奮戰的嘶喊聲? 他們要闖到我們中央,刺穿我們妻兒的喉嚨? 武裝起來吧,國民!構成屬於你們的部隊! 進步!進步!讓庶民的血,浸滿疆場上每一道洪溝!” 國花:鳶尾花 國鳥:公雞 國石:珍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