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html
1. 紅毛路(蘇丹阿末沙路)基督墓園 說到檳城最有特點和代表性的墳墓和墓地,那應當是聖約瑟孤兒院大樓後方,鄰接等於華蓋街的基督教公冢,個中埋葬著檳榔嶼早期開埠者萊特上校,英國名人包含歷任總督,多名有名神父等。基督墓地門內有一塊牌子,有簡介,也有一幅地圖,標示某些名人的墳場地點。
在萊特的四方形墳墓邊,環繞著很多現代檳城赫赫著名的歐美聞人,如檳榔嶼英殖民歷任總督約翰本尼曼,菲利敦達斯等人;公理報人約翰禮查申羅根,牛汝莪大園主大衛布朗;新加坡開埠者萊佛士的姨丈;倫敦布道士協會的哈靖神父,湯姆士神父等的荒墓。 相傳這些聞人多半死於不著名的熱帶沾染病,或者天花。這場大難據說是因為大範圍的叢林砍木運動所激發的。
羅根古墓 而個中湯姆士羅若文(THOMAS LEONOWENS)的墳墓也是核心地點。湯姆士是年青武士,他的老婆安娜,曾是19世紀的暹羅皇宮卸任英文教師,安娜在皇宮的平生日誌,也就是被後人拍成片子 ‘國王與我’ 和 ‘安娜與國外’。
長逝於此的多為洋人,某些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的1798年,至今已兩百年汗青,余者多為於1880年月亂世,個中包含一些修女如 MOTHER PAULIE (1852年去世),MOTHER REINE (1878年去世)等。
墓園的另一方有一小片華人墳墓,最早建於1788年,最後一個則在1892年。總共有六百個荒墓,個中華人的墓碑另有中文鐫刻,是典範的華人墓碑刑式,一些墓碑更說清楚明了主人家的顯赫位置。墓碑是花崗巖的,固然多已遭歲月侵蝕,但又幾塊尚依稀可讀。個中兩塊為光緒十四年(1888年)立,另一塊似乎也是立於光緒十四年。
在墓地的東邊,有兩座檳城早期的靜雅建築物。一座的聞人梁飛的兒子所屬,建於1926年,建築作風就如萊特路的梁飛舊居一樣,處處顯見歐式奢華氣派。另一座是靠海的中英混雜式建築,建於1888年。它浮屠式五層樓還保存得十分完全,今朝為一間小黌舍舍。
這古老的墓園也恰是很多攝影達人及新人拍攝婚紗照的俏麗景區。
走向墓地的南方,是一座羅馬上帝教墓地,也是檳城早期修女教團的墳墓。
2. 將軍古墓
在檳城廣州暨汀州會館第一公冢,發明了一座具有百年汗青的清朝將軍古墓。這座以中國清玉石建成的墓園,古墓長50尺,寬30尺。此墓向南,在風水學上說就是向火,此類墳墓可以或許帶旺子孫,讓子孫不管做任何工作都可以或許如火般旺盛。
古墓最前面有8個金瓜,標示墳墓的主人是充裕人家,前院有一個大花圃,金交替表財帛,8個金瓜在風水學上寄意讓子孫財路廣進。此外,墳墓上下有很多石像群,個中有兩對麒麟,一對獅子,一對老鷹,一對狗及一對龍柱,每個石像都代表著分歧的意思。墳墓前更有4盞燈,除了雅觀感化,更可以或許照亮子孫的前程,所有石像皆依據中國風水建築。
高一層樓的石獅柱
3. 動人墓園 檳城西方路基督教墓園上,湧現了一個奇景,個中一個洋人的墳墓上特殊設立了一座狗泥像。那1931年逝世的主人,生前養了只愛犬,在他逝世後,愛犬因為太惦念主人,一向躺臥在主人的墳場不願離去,不久後,也死在主人的墳墓上。死者的家眷目睹了這動人的人狗情,最終也給愛犬建了這座狗泥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