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ewistanblogger.blogspot.com/2013/02/blog-post.html
早在國度自力前的100年,也就是1857年,12月英殖民當局首開先河舉辦海峽殖民地市議會委員(MUNICIPAL COMMISSIONERS)選舉,許可居民在5名市議會委員在本地中投選3人,委員會主席則由官方委任。固然其時的選舉過於“搞笑”,由候選人收買親友戚友投票,但倒是奠下“民主”的第一塊基石。
1913年,英人忽然封殺“民主”,所以市議員改由總督委任,且人數增至12名(在誰人時刻,檳城國民風行稱謂的12商就是指這批受委的市議員)。
到了1951年,也就是世界第二次大戰後的第六年,英國人有鑒於民族解放活動雷霆萬鈞而來,又突發奇想地恢復市議會選舉,目標是要檳城的國民接收民主政治,而遠離馬共奮斗。這也是全馬第一個民主選舉的處所議會。
那一年最積極響應市議會選舉的林蒼佑,他即刻組織了“急進黨”周全參選。其他介入的還有巫統,勞工黨及自力人士。固然其時只是局部選舉,但共有15名市議員,9名選舉,余由參政司或檳州總督委任,且參政司當然是主席。林蒼佑的黨竟一炮而紅,奪下6席,惋惜未達折半,掌握不了市議會。
1953年,林蒼佑從幕後走向前台,直接加入市議員選舉。因不是平安區(丹絨),而長短平安區(日落洞),成果出師晦氣。從此,林蒼佑不再加入市議會選舉。
1954年,由巫統,馬華和印度國大黨構成的聯盟博得州選舉。
1956年市議會選舉,適逢鐘靈學潮,勞工黨競選5席獲勝,聯盟也不勞而貨5席,並有自力議員。為敷衍1957年自力的到來,市議會後來選出一名民選主席,也是後來的市長,成果聯盟的吳源和獲得自力人士的支撐而被選。
1957年,國度自力後,聯盟當局按生齒比例,將檳州首席部長職由馬華公會選出,本來東姑屬意林蒼佑,但他以小我來由婉拒,轉而推薦王保尼出任首長。
1958年至1965年,喬治市市議會由社陣在朝。
從上述中,可視察到市議會政黨輪番已進行了兩次,從急進黨到聯盟,聯盟到社陣。
在州議會方面,也經由了兩次的政黨輪番。1969年,其時照樣否決黨的民政黨擊敗聯盟。2008年,國陣在朝的檳州敗給民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