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子筆記(博客照片)
http://blog.sina.com.cn/nanzi2009
在國外,即使是旅行旺季,也從未見到過如國內黃金周那樣的排場。而剛到馬六甲那日,卻趕上了。
從紅廣場過了橋,就是馬六甲的中國城,如麗江、平遙那樣,整座小城都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盡管下晝悶熱得很,但主街依然人頭攢湧,街雙方的底鋪一間連一間,賣著海南雞飯、娘惹菜之類的餐飲或是工藝品。到了薄暮,夜市上來,各式小攤又占了途徑一半,原來也不寬的古城街,更是寸步難行,從一端的橋頭高處往下望,真是黑糊糊的一片。
哪裏湧現大量的中國人,哪裏便能擡升為“熱土”。馬來西亞是國內大多半人第一次出國遊的首選,此時又恰是學生的暑期,豈非如許的黃金周是我們的同胞培養的?然而,轉了一圈夜市,發明無論是主街上的底鋪,照樣路邊的暫時攤點,所售的物品很像是北京天橋或地下通道小攤上的鑰匙鏈之類的小物件。假如旅客主如果中國人,這些不起眼的甚至劣質的小物件,還能賣出去嗎?但滿大街確切有很多中國面貌,但也許不是來自中國。也許國人出遊已經由了首選大馬的階段了。
更令人納悶的是,遊人如斯興旺,而城中卻幾乎找不著旅店。我們背著繁重的大包,轉了長長兩條街,才終於勉強地在一家感到性價比不高的旅店住下,並且是韓國人開的旅店。這與我們對中國的麗江,或是東南亞其他旅行小城“五步一旅店”的過往經驗其實迥異。並且,無論是這家勉強的,照樣方才看到的幾家,空屋率都極高。怎麽回事呢?那麽多人都上哪住了呢?先前先路邊一位大伯咨詢,只說古城外半小時腳程倒有兩家不錯的大酒店,豈非這麽多旅客不住古城嗎?
第二天早上十點多出來,主街上竟寧靜的很,很多商號還都沒下門板。到正午,主街進口處的和記海南雞飯才開端營業,排了一小溜等座的部隊。除它這裏,滿街望去,有點空蕩蕩的。昨天關於住宿的疑問,原來想著找人解答的,這時可一會兒得解了。昨日是周日。和國內的古鎮遊一樣,很多人不外是來一日遊甚或半日遊的。這裏離吉隆坡只有兩個小時的車程,即就是中國的旅客,很多也是到了吉隆坡而趁便來此半日遊罷了。這裏的南洋中國風,對於歐美旅客或許吸引力大一些,但他們早過了馬六甲階段。何況馬六甲只有一些殖民時期的遺跡,並沒有合適度假的天然資本。
常日的馬六甲古城,少了夜市,少了各式攤點,只剩下幾家老字號餐廳和一兩家咖啡館,一些商品商號也半開不開的,倒顯露出了小小路的生存實質。如同中國南邊的一些傳統騎樓街行,這一條專門賣竹篾器物的,那一條專售錫器的,或是南紙,或是骨董……樓上住家,樓下既是商號,也是作坊。根本都是本地華人經營著,日常的生意,似乎欠好也不壞,店內的貨色隨便堆放著,壁上的神龕供著菩薩或關公,主人在店內拾掇著貨色,或是默默地做鐵藝之類的手工活,上前訊問個什麽,知是中國人便將英文改口成中文。偶然聽到一兩聲對孩子的訓示,說的也中文。正午走在小路裏找飯吃,路過一坦蕩的門臉,看見裏面幾桌人在吃飯,差點就邁腿進去了,卻發明那是人家的祠堂,正在辦兇事吃喪飯……六七點天色已暗,商號早早地上了門板。古城裏的餐館似乎各有分工,有的只做早餐,有的只賣晚餐,連和記如許紅火的老字號餐廳都只有午餐而不經營晚餐,如斯,街面上就更沒有人了。擡眼望望,那些騎樓的二層似乎也不怎麽住家,沒幾個窗口亮燈的,也許都回古城外的家了。回到旅店,也沒有什麽搭客在樓下大堂上WIFI,墻上的電視機播著韓劇,看店的韓國大姐和小夥子都在看得嘻嘻發樂。此時恰是穆斯林的齋節,古城裏獨一一座清真寺,正在旅店對面,一天五次禮拜,每次禮拜前一定有一段男聲獨唱的長長吟詠聲。剛開端住下的夜晚和清晨都忽然響起這長長的吟誦聲,認為是誰這個時刻還唱卡拉OK,唱得還這麽難聽。待明確是齋節裏的禮拜召喚聲,才敬畏起來。確切有點畏,這個古城冷僻的夜晚,幾乎所有的商號都關了門,走在斑駁的騎樓街面,想起小時刻老在香港鳳凰片子台看的那種投胎轉世復仇或陰魂不散的鬼故事片,心裏有點瘆。
然則,八九點就回旅店待著其實糟蹋時間。便又出來,沿著馬六甲河找咖啡館。據經驗,有情調的咖啡館酒吧茶館都集合在河畔。然而,盡管沿河有很多不錯的斗室子,卻只有兩家開著餐館,個中一家坐滿了歐美旅客,另一家一個顧客也沒有。想想照樣去小小路裏的那家咖啡館吧,固然沒有河景,但創意型咖啡也還算厚味,能坐到夜裏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