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語中檳城稱為檳榔嶼(Pulau Pinang),這是因為早期島上遍植檳榔樹而得此名。1786年8月11日,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代表,法蘭西斯·萊特船主(Captain Francis Light), 從吉打蘇丹取得檳島,並定名其為“威爾斯王子島”(Prince of Wales Island),把上岸地稱為喬治市,爾後成為檳城的首府。檳城是以成為英國最早在遠東殖民的商業自由港。在萊特開闢檳城之前,檳榔嶼已經是器械方商業路過馬六甲海峽,所共知可以取得優越品德飲用水的處所。水源地相當於如今的Dato Kramat及Batu Uban之間的地域,其時已有聚落存在。 喬治市於2008年7月7日與馬六甲正式登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之世界文化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清單中。 因為缺少官方對華人汗青的保留與保護,加上主流汗青的排擠,許多年青一代的檳城華人都不知道百年來檳城對中國的影響。檳城是黃花崗起義的謀劃地.檳城也出了一位中國傳統文化巨匠辜鴻銘。滿清末年,很多中國仳離份子(包含康有為)都曾留居檳城並留下不少遺跡。然而,在現代經濟成長進程中,因為後人對汗青的不解,這些名貴的汗青遺跡都遭遇工資和大天然的摧毀。例如: 檳城極樂寺放生池鄰近的山壁就刻有很多文人和聯盟會革命誌士的題詠。惋惜一些題詠已因雨水侵蝕而沒法識別。極樂寺內的“大雄寶殿”和“海天佛地”是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的禦筆。尚有康有為所題的‘勿忘祖國’四字。信任許多檳城人都不知道檳城極樂寺的開山住持妙蓮法師將募化來的數萬銀元獻給清朝承擔“庚子賠款”。除了“大雄寶殿”和“海天佛地”之外,慈禧太後還禦賜《龍藏經》. 華人依姓氏群聚之現象.檳城五大姓氏公司與會館:一種「社團組織」而非商業行動,源於華人移民的南來,經由過程血緣、姓緣、地緣關係,聯結旅居同胞以策應新移民,位於牛甘冬街、打鐵街一帶聚居;慎密格式,以祠堂爲中間,屬於公司的建築叁面或四面環繞、互相比鄰帶有「防禦性質」是移民社會初期常見現象。例如:龍山堂邱公司(Khoo Kongsi)、福候謝公司、葉公司、楊公司、林公司、陳公司。姓氏橋(Clan Jetty):姓王橋、姓林橋、姓周橋、姓陳橋、姓楊橋、姓李橋、雜姓橋、姓郭橋。 都會計劃:喬治市是以Light Street,Beach Street,Pitt Street(椰角街)及Chulier Street(牛幹冬)為粗略的界限,之間為格子狀外形來作分隔,首開都會計劃的先河。文化資產保留與保護組織民間:檳城古蹟信託會(Penang Heritage Trust,簡稱PHT)官方:結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華語教導: 1.(1819),大馬華語教導的起源始於檳城:樹立第一家私墊‘五福書院’ 2.(1904). 東南亞第一所用華語來教授教養的學府(孔聖廟中華黌舍)開辦。孔聖廟中華黌舍也是大馬第一所正規的漢文黌舍,大馬第一所附有師範學院的黌舍,大馬第一所擁有董事部組織的黌舍. 3.(1954.6.4),檳榔嶼叁輪車工友結合會舉辦了‘爲南洋大學義踏’運動,500輛叁輪車義踏一天,籌獲款子逾萬,驚動星馬兩地,表現華人社會【再窮不克不及窮教導】的精力。 4.韓江中學等漢文自力中學果斷否決改制;近日籌備韓江學院[2]華人文化館,有籌劃地搜羅華語在大馬成長之文獻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