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神廟出來,穿街過巷,來到一個三岔路口,就到了羅馬城裏最大的一個噴泉--特雷維噴泉,也叫幸福噴泉,始建於1732年,歷時三十年,於1762年建成,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作風的佳構,也是羅馬城內最大的噴泉。我在旅遊時老是聽到導遊說巴洛克作風,回來查了一下材料才知道本來所謂的巴洛克作風是指自17世紀初直至18世紀上半葉風行於歐洲的一種重要藝術作風。它尋求一種繁復誇飾、華麗堂皇、氣概巨大、富於動感的藝術境界。巴洛克作風在建築與鐫刻方面的重要代表就是設計了聖彼得廣場的貝爾尼尼。 噴泉的背影建築是海神宮,上下對稱,在中心立有一尊被兩匹駿馬拉著奔跑的海神像,海神的上下雙方各立有兩尊水神,右邊的水神像上,有一幅“少女指導水源”的浮雕,而浮雕上面有四位代表四時的少女像。雕塑論述的是海神凱旋而歸的故事,他雄渾的身軀站在碩大而又俏麗的貝殼上,駕禦著兩匹長著同黨的烈馬,從驚濤駭浪中躍出,一匹舉頭長嘶,一匹展翅高漲,如聞洪濤馬嘶之聲,其形象之真切,使人如臨海神出海之勢,令人覺得無比的震動。這一經典之作出自沙維(Salvi)之手。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後匯集鄙人面的池子裏。
這座噴泉本來只是海神宮的建築主題,但跟著片子《羅馬沐日》的上映,奧黛麗·赫本在池邊拋硬幣的鏡頭風靡全球,這裏就很快成為羅馬的主要標記了,後工資它付與了新的意義,以至它的本名在人們心中逐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許願池”。我也往池裏丟了三個硬幣,許了三個欲望,個中一個就是再回羅馬。 眾人許過願後,導遊把我們帶到了圖拉真廣場。圖拉真在公元98-117年在位,被稱為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圖拉真做皇帝時,動員了數次大範圍戰斗,立下了顯赫的軍功,使羅馬帝國的疆土在他的統治下擴大到最大極限――地中海也只是羅馬帝國的“內湖”。圖拉真廣場就是為圖拉真歌功頌德的宏大紀念建築群。它的雄偉建築和華麗堂皇的裝潢,應當是其時的羅馬之最。不外經由了近2000年的風風雨雨後,如今除了依然聳立的圖拉真紀念柱,和廊柱的幾排大理石柱子還殘存之外,其它建築已經是不復存在。
紀念柱上都是浮雕,就像一幅斜著環繞糾纏的長畫卷,上面描繪的人物,或渡河,或築營,或攻城,或戰役,據說有2500個之多!圖拉真當然是浮雕的中間人物,其形象湧現 200多次,死力歌唱了圖拉真皇帝馴服達契亞人的業績。據說圓柱頂端原有圖拉真的黃金雕像,在中世紀時代已經喪失,如今看到的是16世紀時教皇命令調換的聖彼得的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