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汗青博物館 到羅馬,不克不及不看古斗獸場,就比如到了中國,不克不及不看長城一樣。 “不到長城非英雄”---不見斗獸場,不知古羅馬的光輝。 參觀的遊人如織 羅馬享譽全球最大的“露天汗青博物館”之稱。就是因為有了世界八台甫勝之一---古羅馬露天競技場。 這座大競技場也稱斗獸場,建於公元1世紀,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征。 雖經2000多年的風吹雨打,已是斷垣殘壁,千瘡百孔,卻如同瘦死的大象,依然是龐然大物,依稀可見其往日的巨大氣概———這座卵形的建築物占地2萬多平方米,周長527米,圍高57米,用了10萬平方米大理石,能容納8萬多名觀眾。 斗獸場的看台分幾層,底下一層是皇帝和外賓坐的,二層是貴族,三層是仕宦,頂層才屬於布衣。 站在布衣那一層,能俯瞰全部卵形的場地。場中心是80多米長、60多米寬的競技場,就是人獸死活搏殺的疆場。 古斗獸場,其實就是娛樂場,看競賽用的。不外,是猛獸和猛獸斗,人和猛獸斗,人和人斗,並且競賽異常殘暴,直到競賽中的一方滅亡才結束。 所以,比到最後,看台上是一片“殺死它!”“殺死他!”的叫嚷聲。 據介紹,公元249年,為慶賀羅馬建城1000周年,200多名角斗士、32頭大象、60頭獅子、10只猛虎……死於格斗,其慘烈之狀可以想像! 親眼目睹這氣概磅礴的競技場,面前連忙顯現出豪傑斗士斯巴達克思。 中學時的汗青教材上就有他,還讀過一部描述他的長篇小說。他是古羅馬最出色的角斗士,第一勇士。他在戰斗中被俘後又被賣到角斗士黌舍。斯巴達克思體格硬朗,腦筋聰慧,他不情願用本身和奴隸兄弟的性命去知足奴隸主貴族們的尋歡作樂,便與角斗士們謀害起義。新聞泄漏後,他領著幾十個弟兄逃到鄰近的維蘇威山上,豎起大旗,各地的奴隸、布衣紛紜響應。斯巴達克思的起義師多次打敗羅馬官軍的進攻,而且從南打到北邊的阿爾卑斯山麓,又從北打到南部的西西裏島對岸,部隊成長到十多萬人,聲勢浩蕩。古羅馬帝國在人類汗青上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的襲擊下搖動了。 然而,就在斯巴達克思之後的150年,即公元80年,面前這座羅馬大競技場開幕了! 羅馬人持續欣賞人獸搏殺,如醉如癡。羅馬帝國差不多是與羅馬競技場同時衰敗的。 這是建築的汗青長廊 繞斗獸場參觀,在贊嘆其巨大的同時,油然想到中國的萬裏長城、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 固然國度分歧,但驚人汗青記載如斯相似! 昔時羅馬帝國馴服耶路撒冷後,為了紀念其“隆重武功”,強制8萬猶太人俘虜,用整整8年建築了這座娛樂場!不消說,在那些被迫互相搏殺的角斗士中,確定有猶太人、阿拉伯人!他們的家園被人占了,當了俘虜還要拿性命供人取樂,這是如何的不幸和悲痛! 更可悲可嘆的是,猶太人、阿拉伯人今天還在互相搏殺,用的不再是匕首一類的小玩意兒,而是大炮、坦克、飛機、導彈,而且一天接一天,年復一年,幾十年賡續,死了不知若幹人! 世界和平要靠全人類的配合盡力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