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很多人承認國民劣根性一樣,島國人也有他們的劣根性。但是,響應國家發展雙邊貿易、發展民間友誼的號召,不好的地方先放在一邊,我來談談親身經歷的對島國人的積極印象。 在日本,如果道路施工,一定會安排專門人員維持秩序的,也一定會擺上醒目的引路標誌。雖然人力成本很高,但是出了事你賠錢的成本更高。所以維修的時候,施工方一定不可能馬馬虎虎連行人的道路都不給留出來,否則遇到官司吃不了兜著走。 盡管道路施工,可是繞行的線路已經給你“安排”好了。第一眼看上去驚訝,細細想來不正應該如此嗎?這是以人為本呀。 出門在外,難免問路。不少人有這樣的經歷,向日本人問路,就算是問個大致方向,對方會詳細地告訴你該怎樣走,怎樣坐車,等等,如果順路,他們還願意給你帶路。 有一次我在信號燈前向一個老大媽問路,她雖然不是很清楚,但卻堅持和我一起在地圖上弄明白之後,再告訴我怎樣走。 還有一次,我走錯路到了一個死胡同,旁邊的房主見狀,主動給我指明道路。
不僅如此,兩車相互經過的時候,雙方還會不住地點頭致意。如果是自行車和汽車相遇,自行車一般是優先通過的,你經過的時候,不僅是被讓的人,就是讓路的人,也是客氣地點頭致意,——讓了路還要點頭? 這就是日本人的邏輯,並不是錯了才道歉,凡事不管對與錯,先禮讓三分。國人評價日本人時,說“老是點頭哈腰”的,多是帶些貶義,沒有理由的點頭哈腰顯得畏縮。日本人道歉是家常便飯。 加油站的人正在向駛離的汽車鞠躬致意。臨街的商鋪,送客人走都會到馬路上給他指揮一下交通,然後再鞠躬致意。一個是防止意外,一個是服務至上的理念。 所以,在日本社會,極少見到在大街上吵架打架的,因為大家總在說對不起,根本不給你吵架的機會。 在超市裏,你站在到中間擋住我去路了,你說對不起,是因為你剛才擋住我了,我也說對不起,是因為我的通過給你添麻煩了。 過去我一直以為治理交通擁堵狀況的辦法就是拓寬道路,現在看來這並不是根本辦法。 日本的情況如何呢?坦率的說,就已經修成的道路而言,日本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城鄉內部道路,條件並不比我們好,可是堵車現象有,但是不是“堵住不動”。 一個是因為由於很多人在工作日選擇公共交通,另一個是因為日本人的文明行車。日本人開車一般就專沿著一條道開,很少並道,車和車之間也保持3、4米的距離。 盡管道路窄,但是由於文明行車,加上訓練有素,所以即使是上下班高峰時間,只要急救車警車一響,馬路上的車能立刻讓出一條道,前者呼一下就過去了,不耽誤事。 絕大部分的十字路口有信號燈,肯定是按照指示。在沒有信號燈的情況下,司機都要停一下,讓對方先走被看成是美德,即使周圍沒有車也會在路口踩一腳剎車,確定無誤再通過。 由於沒有行人橫穿馬路,所以沒有信號燈和人行道的地方車子都是全速行駛。 所以,雖然在有些地方時費了一點時間,平攤下來車速還是很快。 東京街頭,等待紅綠燈的路人。盡管沒有車,還是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是為他人、也是對自己負責。很多人聽說過這個事,今天用圖說話。
以上幾幅圖都是我隨手拍攝的。我也願意講一下我的一個親身經歷: 快畢業的時候,我的家人來到日本,我們一起到京阪神(京都、大阪、神戶,三個都是大城市,距離很近)。誰知道,剛坐列車就發生了一件事。 為了趕上早班車,我們一大早就起來直奔車站,坐上車之後,在一個叫“三原”的車站下車,準備等一趟經過這裏的另一趟車換乘。由於還有一定時間,所以我去了趟站台的衛生間。誰知道這一去,出了點事。 然後還有時間,我們便出了站台到附近的街上轉轉。算算時間回來,正趕上那趟車進站,我們就上車了。這時我一摸褲兜,卻怎麽也找不到錢包了。壞了,這可是帶著我們這一行的所有錢啊,十萬多日元,都是現金!而且我的各種證件都在裏面,馬上就要畢業回國了,補辦也來不及呀。 於是我連忙翻起隨時攜帶的包,可也找不到。可列車員已經在提示,車馬上就要開了。 匆忙之間讓家人一起下車。他們就在站台上翻著包。我忽然想起來上衛生間的事情,模糊印象中是把錢包放在衛生間的一個台子上了。我三步並作兩步跑到衛生間,去一看傻了眼:台子上全空了!
可錢還在嗎? 核對好相關信息之後,他們將錢包交給了我。 所有現金和證件全都在!!! 我都要叫出來了,眼淚都要出來了! 原來,是打掃衛生的人員將我的錢包交還到了這裏。 我們的旅行計劃失而復得了! 同樣是這次旅行,在京都。 晚上9點多,我們往住宿的旅館趕。我是同行中唯一會日語的,可是卻怎麽也找不到方向了。這時候,迎面走來一個面相和善的老頭,我向他問起路來。他很詳細地告訴我怎麽走。道過謝之後,我們便按照他的指引,往旅館方向走。 大概走了10多分鐘,背後傳來了喊聲,原來又是那個老頭。他跑過來說,擔心我們找不到路,所以打算送我們過去。 這多不好意思,已經將近10點了。可是他執意要送我們過去。 於是在他帶路,我們很快回到旅館。 邀他上去聊了聊,了解到他名字叫鶴谷,已經70多歲了。原來他曾經是日本在東北的遺孤,後來回到日本,在一個旅館幹到主管,退休了之後被旅館東家續聘繼續工作。
聊了很多,他告別是已經是很晚了。於是我送他回到地鐵站,就此告別。 沒想到,晚上又接到鶴谷老人的電話,說第二天上午他正好休息,願意陪我們到景點轉一轉。我連說不用,可是第二天一早電話打來,他的車已經在樓下了。 中午告別的時候,他的老伴打來電話,雖然未曾見面,電話裏的問候仍讓人感到很溫暖。 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