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性命只剩下三天,我將用一天來逛大英博物館。” 赫赫著名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每次有同夥來倫敦,大英博物館絕對是必遊之地。委媛也經常被暫時抓差,肩負起大英導遊一任。經常地會聽見中國旅客在身旁埋怨,認為大英博物館裏的旅客和展品太多,許多人進館後只會促拍幾張照,逛起來毫無頭緒。今天,委媛就和眾人聊聊作為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大英博物館該怎麽逛? 大英博物館建於十八世紀初,最初目標就是收集、展出、貯藏和保留人類佳構。大英博物館館藏眾多,僅中國文物一項館藏數額就多達23000件,然而,歷久擺設的僅有2000件上下。許多中國頂級文物深藏於密屋,即使是一些世界級專家也很難一飽眼福。這些藏品與古希臘、古埃及藏品等一並成為大英珍藏的最主要最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今日中國展廳(33號展廳)的範圍,歸功於1990年,香港商人何鴻卿爵士捐助200萬英鎊改革擴建而成,是以33號展廳也為其冠名。 倫敦大英博物館何鴻卿爵士畫廊 (THE JOSEPH E. HOTUNG GALLERY OF ORIENTAL ANTIQUITIES) 大英館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藝術的全體類別,跨越了全部中國汗青,包含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從遠古時代的石器,半坡村紅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時期的玉琮、玉斧,商周時代的青銅尊、鼎,秦漢時代的銅鏡、陶器、漆器、鐵劍,六朝時期的金銅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類金玉成品,甲骨文、竹簡、刻本古書和地圖、銅幣、絲綢、刺繡、書畫、搪瓷雕塑、景泰藍、漆器、竹編等等讓人應接不暇。下面給眾人梳理大英中國館弗成不看的幾宗“最”。固然同屬中國部,這些藏品卻隱於大英的好幾個角落中,靠火眼金睛的小夥伴們去挖掘啦! 1. 今朝在展的《女史箴圖》,處於大英新成立的中國書畫展廳(91號)內。(「女史箴圖與敦煌佛畫」限時特展,展期從6月5日至7月16日,快去看!!)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一向是歷代宮廷珍藏的珍品。如今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摹仿,被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筆意顏色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珍藏,成為該館最主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該摹本歷久寄存於館內的斯坦因密屋。(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在敦煌藏經洞搶掠大批文物,敦煌藏經洞的4萬多件經籍書稿中,大英博物館就藏得1.3萬件。也許是因為斯坦因的“進獻”偉大,大英博物館專門將寄存中國古畫的藏室以斯坦因定名。) 中國書畫(91號展廳)(Photo by 林逸欣) 2. 中國廳中心墻上有幾十平方米的壁畫(33號展廳止境墻壁上),畫上的三尊菩薩裙帶飛揚,面龐慈愛,形象莊重,身形飽滿,神貌各別。盡管年月長遠,依然可以看出昔時的壯麗顏色。割痕把畫面分成了12塊。不少媒體稱其為敦煌壁畫,然而大英博物館的解釋已經證實此壁畫來自於五台山下的寺廟(河北省行唐縣的清冷寺),全壁畫由幾萬片巨細紛歧的碎片精致粘合而成。據稱,1926年秋冬,英國人與其時的縣當局勾搭,買走了三菩薩壁畫。後在日寇侵華時代幾經戰亂,清冷寺被夷為平地,余下的所有壁畫在文革中被全體損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