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與首飾創作聯展─在(哪一塊)地!! 【在(哪一塊)地-金工與首飾創作聯展】 金屬工藝順應不同時代背景變化,有人堅持傳統,承襲家族技藝;或順應時代,結合工業技法,符合常民使用;或以概念先行,運用多類媒材展現當代風格。這都是金屬工藝多樣面貌的具體展現。 此次展覽『在(那一塊)地-金工與首飾創作聯展』,邀請11位創作者,以自身的觀察與累積詮釋所屬之地。在地精神除了順應自然,承襲上一代留下的生活智慧,予以珍視與延續,也包含了面對各種外來文化、相互影響交融後,人們所發展出的相應之道,成就眾多生活經驗累積的巨大生命體,並隨著時代不斷演化。 創作者從由觀察或採集,再經由手藝創造,長成一幅遊移現實的面貌。那些在生活中流通的商品、城市拆解後的殘物,道路牆角,違建,雜草,落果,殘枝,形塑出更多對此地的理解與想像。 本次參展藝術家中,新生代中相當被矚目的金工作者王譽霖,以高度精密的機械構成能力加上搜集而來的五金配件,模擬出現代人在科技生活裡被操控的狀態;同樣甫從南藝大應用藝術所畢業的劉育菱,則運用流行的飾品零件組成象徵權力的頭飾,表現出東西方、傳統與現代文化衝突與融合。在南藝大培育金工人才並且創作能量源源不歇的徐玫瑩老師,藉由日常採集/淨物/鑄造再製/翻轉現實進行綿長的創作聯結,細膩地描繪一處似景非景的立體畫作;擅長結構/解構的王安琪,在城市裡拾取被拆毀的家屋土石,回應無情發展下被摧毀的居民記憶;成長於穆斯林和台灣文化中的趙永惠,擷取台灣建築中常用的鐵皮、鐵窗,以首飾形態依附於身進而形成特殊的聚落;目前為寶藏巖駐村藝術家的朱淑宛,解讀各種牆面痕跡,並採收植物進行鑄造,再用金屬拓印地面肌理,組合出耐人尋味的現代童話;而台灣出生、澳洲成長、目前定居日本的 Janny Huang Yokota,透過自身多面向的文化背景,融合不同材質,表現身處各種文化的相應之道;而近年潛心研究鋁陽極染色的江枚芳,利用其染色特性,讓作品與數位靜照並置,製造出現實中無法單靠拍攝取得的色澤與質地。 此次也邀集三位專長於「鍛敲」技法的創作者,鍛敲的過程伴隨鏗鏘節奏與身體疲憊,但其實由心帶動雙手,是一段以身體為槓桿支點來推展金屬的漫長過程。在台灣鍛敲有著資深經歷的楊夕霞,透過金屬的擴張與收斂,轉化為對植物生命歷程的纖細觀照;具有鍛敲天賦和一雙精壯手臂的陳逸,透過反覆捶打擠壓延展金屬,創造各種皺摺的可能性;而曾獲韓國清州國際工藝雙年展特別獎的廖建清摺疊金屬後進行捶擊,表現植物在不同尺度中的特殊風貌。 本次展覽同時利用雲端技術呈現每位創作者的導讀短片,以QR Code的方式提供觀眾掃瞄觀看,透過作者在影片中的呈現,讓觀眾更瞭解金工創作者們製作過程與理念。
將本活動加入提醒,可選擇FB或google提醒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