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女的歷史
海女這一“職業”從公元前就已經開始有了。不過,發現有文字記錄的文獻還是1629年李健的《濟州風土記》和《葵集》,書中將海女稱作“潛女”。除了韓國之外,日本也有海女這一職業。現在,“海女”不僅是指養家糊口的女性,也是一種職業的稱呼。如今,濟州島海女又成了一個新開發的旅遊商品名字,甚至還要被申請到世界遺產名錄中去。 這是海女下海使用的簡陋工具。
最開始,海女們只在距海岸近的淺海中捕撈,後來則不得不潛入深達20米的海底。海女們不僅在朝鮮半島周邊,而且遠赴中國的大連和青島、日本、俄羅斯等地工作。 海女的收入 關於海女的收入水平,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她們的生活非常艱辛:說濟州海女的年均收入約314萬韓元(1美元約合942韓元)。雖然實際收入要比統計數據高一點,但這個收入在韓國也是極低的(韓國2007年的最低工資是3480韓元/小時)。 另一種說法是,她們是村子裏生活水平比較高的一族,也是這一帶村落裏最富有,地位最高的女人。隨著韓國的出口業和旅遊業迅速發展,各地對海產品的需求猛增,海女的收入也就成了家裏主要的經濟來源。 這兩種說法你相信哪一個呢? 她們來往的交通工具好像是摩托車,請註意看這房子旁邊停的車。
但是不管收入如何,對海女們來說,她們面對的大海卻是如同生死之間的一道門檻。因為海女們在海裏作業時,經常遭遇食人鯊魚、暴雨和雷擊,采貝過程中病痛發作溺死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如今繼續工作的海女們也深受各種職業病的折磨,最顯著的就是潛水病(頭痛),主要是因為要在水中長時間屏住呼吸。 應該說這就是海女們的全副行頭了。
海女文化將申遺 盡管海女們曾經在濟州惡劣艱苦的經濟環境中,扮演著支柱角色。但海女們並不認為自己的工作值得驕傲,甚至不願讓外人看到她們工作時的情景。從社會層面上說,海女的地位一直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 實際上,獨立堅強的濟州島海女在韓國歷史上曾書寫過壯烈的篇章。1932年1月,濟州島海女抗日獨立運動在濟州島舊左邑等一帶展開,抗議日本殖民者的掠奪和民族歧視政策。濟州島1.7萬名海女在此後的兩年間開展了230次運動,堪稱韓國規模最大的女性抗日運動,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這是很出色的一張海女照,構圖光線皆佳,反映了她們長年與大自然搏斗的堅韌不拔與陽光。(杜士元攝)
今天,這些愛國運動終於逐漸得到了高度評價和再現。濟州道政府在當年發起運動的地方建造了濟州海女抗日運動紀念公園。濟州道政府還撥款124億韓元建造了海女博物館。 三位海女在工作室旁交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