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美的大多數博物館一樣,這一間(Art Institute of Chicago)也是歐洲畫作為主,但也有大量的東方藝術品。 最吸引中國人眼球的當然是中國文物,入門處兩尊觀音像就在國內也少見的姿態優雅:一尊曲舞觀音國內沒有見過,另一尊翹坐觀音比陜北同期的更漂亮,神情通達,見之忘俗,玉器品類齊全,與上博不遑多讓;東南亞與南亞展品不算太多但也備極精致。 歐洲的畫展還是印象派大師的較為熟悉,而米勒的農村組畫收藏相當完整,就是在歐洲的美術館也屬難得,他的人物細部並不工筆,但流露出的農家生活的恬淡中淡淡的憂郁,是米勒獨有的東西,陶淵明的鄉居生活有恬淡,有喜悅,但要讀出希望來,在我卻太難了,米勒的畫,多少有些比他的憂郁更淡的希望。 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的精品不多;而從文藝復興之後到印象派之前,佛萊芒到荷蘭的鏈條基本還算完整,P.P.魯本斯和倫勃朗的作品不是太多而且最經典的本館略顯闕如,這在歐洲畫家在同一題材上的畫作上時有重復的背景下更顯遺憾。全館最搶眼的是一副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t)的巨作、喬治•修拉(G. Seurat)的“星期日的海岸”,占了整整一個展館,也是觀眾最多的一個展廳,是所謂後期印象派“點化派”(Pointillist)的代表作,我看更有表現主義的風格。 其實這間博物館我認為最獨特、最可珍貴的是一個“微雕展”(miniature),屬於即使是館中館、需要另行付費也值得一看的,就是將英-美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的家居建築從外觀到內部陳設微縮主體的木/竹(?)或其它材質的雕刻作品,然後在環墻的一個個小龕內展出,占了兩個展室吧,如Anne女王的廚房啦,Victoria女王前/中/後期的客廳、舞廳、過廳、書房、樓梯間啦,Carolina風格(新英格蘭殖民地時代之典型)啦,等等。這樣的展覽學建築和室內設計的真該來看,我這樣的外行看真是有點糟蹋了。想起以前在加拿大、特別是愛德華王子島見過的各類殖民地時代建築的遺存,覺得簡直妙極了;那個島本身就是一個英式建築的仿造之地,即使不說是集大成,也至少略備一格,那種仿造是移民仿造母國,與旅遊開發的仿造完全不同。
|